莫让英雄遗属遭遇委屈和尴尬
近日,江苏徐州一男孩刷优待证乘车被质疑,回家后委屈地给妈妈复述当时的场景。原来,男孩的父亲在他4岁时因公牺牲。男孩妈妈发视频是希望更多人了解“三属卡”。据悉,优待证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优待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遗属优待证”,而“三属卡”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遗属优待证”。
小男孩因刷优待证被质疑,其委屈的小表情让人看了心疼。如果可以,小男孩肯定宁可不要优待证也想让爸爸一直陪在自己的身边。而这一事件的发生说明“三属卡”的性质和用途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由此产生了误会。因此,为了让更多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遗属能够感受到全社会的敬意和温暖,应加大对“三属卡”的宣传和知识普及,不再让英雄遗属遭遇尴尬。
警惕网络消费“坑老”陷阱
近日,一则“主播声称几万元貂皮卖399大妈狂下单”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当事人称自己母亲迷恋上一个主播,为了支持他,在其直播间买了很多东西,比如原价好几万仅售399元的貂皮大衣和价值2888元的腕表、手机、项链耳环等。很多网友反映,老人们在直播间购买的很多商品都是“一眼假”。
如今,在网络购物平台,大爷大妈们“剁”起手来一点不比年轻人含糊。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兴起,看似是年轻人的天地,实则有越来越多的内容正在积极迎合中老年用户。中老年人对于网络直播带货具有黏性高、复购率高的特点,被不良商家盯上后,极易在网上购买到劣质商品,但退换货及维权流程的复杂却让一些大爷大妈选择不了了之。因此,为了维护中老年人网络购物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和平台应加大监管和审查力度,及时清理直播带货中的害群之马,让中老年人群能在享受网上乐趣的同时,买到实惠和安心。
“陪拍”服务亟待规范和管理
如今,城市“陪拍”在社交平台上迅速火爆。所谓城市“陪拍”,即“陪伴+拍照”,按照一些消费者的话来说,就是找个“搭子”,一起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找寻“美”的痕迹。但是,实际体验下来,有时效果并不理想,并会出现摄影师迟到、消费者拒付尾款等问题。有的因纠纷协商未果,甚至将拍摄照片“挂”在社交网站上,请网友来评判。爆火的城市“陪拍”背后,问题接二连三,抱怨声不断。
城市“陪拍”作为新兴职业,应该如何发展还有待多方探索。但作为已经产生实际消费需求的交易行为,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必须得到足够重视。在陌生城市找“搭子”的“陪拍”行为必然涉及个人隐私、人身安全等问题,如果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极易滋生新的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明确这一新兴职业定位、对已经产生的问题进行规范和管理势在必行。
王恒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