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乙丹 李怡垚
“有什么事,我们去找‘和阿姨’说说,让她们来评评理。”近年来,浙江省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的居民常把“和阿姨”挂在嘴边,小到家庭纠纷,大到社会维稳,“和阿姨”的身影无处不在,有了她们的帮忙,家庭、邻里、社会之间的麻烦事、烦心事,通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和阿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现有专职调解员三名,她们曾是机关及村社退休干部、老党员,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基层一线“小阿姨”队伍不断壮大,巾帼志愿调解者已达一百余人,织起街道、村社、网格三级“调解网”。
家长里短事不少 巧聚合力解纠纷
剑拔弩张走进门,握手言和走出门。在“和阿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这样的场景经常上演。
“女儿,爸爸做得不好,向你道歉。”看着心平气和的父女俩,调解员夏雪梅和陆李仙长舒了一口气。经过两个多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耐心劝导,总算让父女俩各退一步。
原来,小张与父母因琐事发生争吵,家庭矛盾不断激化甚至动手,情急之下小张报警求助。考虑到此案涉及未成年人,区街“民声一键办”接到指令后通过联动机制联系到“和阿姨”。尽管已是晚上九点多,夏雪梅和陆李仙立即赶到调解室,见到情绪激动的父女俩各持己见,互不退让,两位阿姨采用“背靠背”的方法,与之挨个谈心,以话家常的方式慢慢打开当事人的心扉。
“每次调解能有个圆满的结局,就感觉非常有成就感。作为女性调解员,我们有独特优势。”“和阿姨”工作室负责人夏雪梅说。正是有了迅速、高效的联动机制,“和阿姨”能第一时间介入,及时掌握辖区内妇女、家庭与婚姻纠纷情况,全力防控“民转刑”案件,将家事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
在调解现场之外,“和阿姨”们还积极联动有关律师事务所,利用社区法律讲座、家长学校、姐妹学堂等阵地,用专业性强、互动性高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实操训练,实现情、理、法相结合。
解忧破难有妙招 开辟调解新领域
2023年,“和阿姨”进一步拓宽调解半径,有针对性地介入征地拆迁、劳资关系以及经济领域中涉及的家庭纠纷矛盾调解。
“最近成功调解一桩跨度十多年的‘历史陈案’。”陆李仙是“和阿姨”的元老、骨干力量,她说的是一桩由家庭矛盾演变而来的征地拆迁纠纷事件。
十多年前,海昌某社区王某夫妻离婚,双方因财产及婚姻家庭问题产生了巨大矛盾纠纷。“当时我在街道妇联工作,女方来求助十多次,每次我都悉心地开导她。”陆李仙说。近几年,社区整村搬迁,由于拆迁问题且积怨已久,夫妻二人在房屋产权上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造成该户的征地拆迁一直被搁置延误,同时女方精神状态不断恶化,多次上访,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得知情况后,“和阿姨”工作室夏雪梅、陆李仙、汤利贞三位阿姨分别与男女双方反复多次协商和沟通,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使该户圆满完成签约腾房。对此,陆李仙表示:“女性拥有柔性的调解优势,且我们保持中立,被调解人能毫无保留地信赖我们。”
家庭平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据介绍,“和阿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自2018年3月成立以来,针对辖区平安家庭创建、矛盾纠纷调解、妇女儿童关爱、文明反家暴倡导等开展调解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处理家庭矛盾186起,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接待法律咨询300余次,参与各类宣传活动100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