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化周刊 PDF版下载

栏目:荧屏亮点

版面: 文化周刊

《人生一万年》:百岁光阴的色彩与启迪


    《人生一万年》里的百岁老人故事,既带着我们回到过去,在百年光影里寻找答案,也邀请我们望向明天,直面那时刻蕴藏变化、充满可能性与不确定性的未来。

    ■ 范语晨

    夕阳和银杏叶氤氲出一片金色的光影,照在绿道一角的长椅上。还未见人影时,便已听得缓缓诵诗的声音:“记得滇池柳若丝,匆忙课罢换春衣。青梅如豆燕双飞。”

    这是近日热播的纪实节目《人生一万年》里,最让我动容的一幕。读诗的是黄润苏,年逾百岁的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爱诗爱了一辈子的文艺奶奶。而她诵读的,是自己填的一阙《浣溪沙》。

    《人生一万年》由主持人汪涵发起、由冯奇担任总策划,探访、拍摄全国各地100位百岁老人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风貌。节目希望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社会背景下,聚焦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年人的当下体验,追问生命的意义和可能。打开这部纪录片之前,我想象中的老年生活,似苍茫的暮色,虽有别样的滋味,但总带着些沉郁与枯寂之感。

    然而,只黄润苏奶奶的这半阙《浣溪沙》,便让我为之一惊,进而深深被这档节目吸引——百岁老人的心里,哪里如我所想尽是沉沉的暮气?这里有着一个“青梅如豆柳如丝”的盎然春天呐。忆起和丈夫相识于抗战时期“嘉陵江畔的复旦大学”,黄润苏带着笑述说着所有的细节。荧屏上,阳光照着如雪华发,可我却忘了这是个聚焦老年人的节目,只觉树树花开,满眼烂漫。

    不只是黄润苏。《人生一万年》聚焦老年,却不去定义衰老,而是用平等的视角展开与一位位老人的对话。镜头里的老年生活,随处可见一扫刻板印象的明媚——身着衬衣和帅气的背带裤,105岁的郭法义爷爷活到老学到老,如今还在给自己制订2041年前的学习计划;一身红色运动装的丁文渊奶奶退休前是四川音乐学院的体育教授,退休后在各项体育比赛里斩获奖项,至今仍每天打网球,她自豪地对着镜头说:“我没生过病,医保卡上还有几万块!”画家王德惠的油画作品被各大博物馆收藏,而他却依然在百岁高龄坚持每天创作,用笔涂抹出无数小世界;而对于卖花阿婆曾毛治而言,百岁生活更是绚烂,65年间风雨无阻出摊卖花的她早已成为泉州的城市地标……他们的生命恰如旁白所说——“看似清淡如水,内里却有斑斓的色彩。”

    如果说旺盛依旧的生命状态是《人生一万年》中百岁老人们给观众的初印象,那么节目对他们人生故事的回溯,则一点点更新着我们对高龄老人的深层认知。特别是节目里占比极高的女性嘉宾,她们职业的覆盖面之广、人生样本的丰富性,都远远超出我对传统女性的原本想象。林格奶奶年轻时,闽南的传统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而她却发展出了坐镇家庭之外的第二职业——接生员。谈起她接生过的几千个婴儿,谈起那些天亮才睡的不眠之夜,她依然是掩饰不住的热情和欢喜;而丁文渊奶奶讲到年轻时解除第一次订婚婚约的选择时,言语间的勇敢和笃定让我这个“90后”都感佩不已——“他不允许我去读女中,限制多得很,有婚约又怎么样,我不能被拴住,我要自由!”

    而历经岁月洗礼的她们,也从未丢掉那份对自我价值和理想生活的自觉追求:林格奶奶有天伦之乐,却也喜欢跟闺蜜“抱团养老”,一起喝奶茶、聊八卦,享受独属于姐妹的时光;曾是大家闺秀的肖秀英奶奶则从不活在社会对老年人的规训中,她跟孙女一起网购、开箱,每天都花时间仔细打扮自己,永远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尽情释放着对美的渴望。

    从这些穿梭百年时光的讲述中,我们能够看到,《人生一万年》不仅希望突破社会关于老年人的陈旧看法,同样也不想给这些百岁老人们打上新潮的标签,而是通过捕捉平实的细节来呈现百岁阅历的层次感,以及步入老年生活的真实感受。因此,你会觉得,节目里的老人都活得既执着又洒脱,既矛盾又坦然,时而通透圆熟,时而童真可爱。比如王德惠爷爷对于作品的得奖和拍卖从来洒脱,却在阿姨劝他不要长久作画时总是固执己见;蓝国兴爷爷痴迷于古玩收藏,儿子问他是否担心家里的古玩被偷走时,笑着答道:“偷走就偷走了,身外之物!”林格奶奶喜欢在别人问她的年纪时骄傲地说出“102岁!”,可是又在奶茶店给出高龄老人优惠时“傲娇”地拒绝——“我是老人,可我有钱!”

    寻找、对话、回望、呈现……《人生一万年》用真实的画面和故事告诉我们,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长寿时代正在到来,人们的生命长度正在前所未有地延展,生命容量也不断拓宽。由此出发,这档节目的使命远不止于记录,更重要的是触发全社会对老龄化时代的深度探讨。节目没有用严肃生硬的方式去介入社会问题,而是将其不露痕迹地融入每个老人的生活轨迹中。从中,我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趋势:社区和商业养老的质量和温度在提升,城市治理中对老年人的关怀也在不断细化,例如商铺中大都设置了高龄老人优惠,卖花阿婆曾毛治的摊位因具有特殊意义,被城管特许在固定位置合法经营。

    而同时,时代变迁带来的新问题也已然浮现在今天,挑战着明天。吴绍群奶奶照顾患癌的孙女多年,令人感动之余不禁想到,长寿时代意味着“老年人照顾老年人”将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养老对社会支持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黄润苏奶奶的儿子在海外生活,回来看母亲一次要间隔许久,这折射出随着人口流动加快,曾经几代同堂的亲情陪伴可能会越来越难得,老人的情感缺口需要被看见;老兵许胜爷爷熟练地在论坛上发布“碎碎念”,而成都的钱志华奶奶却不会玩智能手机,只能用“棒棒机”(老人机)。老年人追赶科技的脚步有快有慢,在科技加持生活的未来,究竟如何才能让老人打消“掉队”的惶恐?

    看到这里,我深深明白,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百岁老人故事的呈现,既带着我们回到过去,在时光的博物馆里找寻一本厚重的答案之书,也邀请我们望向明天,直面那时刻蕴藏着变化、充满可能性与不确定性的未来。

    “无限韶光无限意。”节目播出近半,百岁光阴里蕴含的色彩、温度与启迪还在继续展开,黄奶奶口中吟诵的诗句仍在我耳畔温柔地响着,似乎提醒着脚步匆匆的我们去思索,要如何度过这有限刻度却无限可能的一生,待老之将至时,映出属于自己的“为霞尚满天”。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