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观察 PDF版下载

栏目: 维权工作

版面: 观察

辽宁锦州实施开展婚姻家庭危机干预项目

柔性解纷化干戈 情理交融促和谐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走进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法院婚姻家庭调解工作室,室内窗明几净、绿植盎然,醒目的“和”字装饰、牵手图标等让当事人感受到回归家庭的温情。

    2021年5月,辽宁省锦州市妇联、市心理卫生协会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启动了婚姻家庭危机干预项目,首批调解工作室设在凌河区法院的婚姻家庭危机调解工作站内,通过引进心理咨询师与法官共同开展家事纠纷诉前调解工作。

    时任凌河区法院院长刁红英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家事纠纷不同于普通民商事案件,它带有强烈的情感、伦理色彩,一个家庭的破裂可能演化成恶性案件,成为影响地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诉前调解,引导当事人理性看待婚姻家庭关系,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对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筑牢家庭“防护墙”

    2020年以来,锦州市妇联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依托锦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引入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专业团体,在婚姻登记部门以自愿接受调解的拟离婚夫妇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心理调适、婚姻家庭关系指导、情绪舒缓、矛盾化解等危机干预服务,从源头上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筑牢家庭“防护墙”。

    2021年,同步向市内四个基层人民法院的家事审判部门延伸,锦州市妇联推动把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在诉前,在全省首开先河。凌河区婚姻登记处主任杨军告诉记者,很多夫妻并没有实质性矛盾,就是生活中一些琐碎小事,妇联通过开展危机干预项目,与心理咨询师共同对离婚夫妇进行心理疏导干预,挽救了很多即将破碎的家庭。

    专业团队“保驾护航”

    2021年,锦州市心理卫生协会进驻凌河区法院开展危机干预项目,协会会长郭玲玲带领团队成员面对当事人,耐心倾听、积极回应,为当事人澄清问题,找到矛盾焦点,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法教育,帮助他们依法维权。离婚冷静期的出台,让婚姻回归理性,调解工作目标也由劝解当事人和好不离婚转变为尊重婚姻自由,化解矛盾冲突,保护双方合法权益为主要方向。

    为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锦州市妇联指导市心理卫生协会从社会多层面聘请一批学有专长、热心调解事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士担任调解员,经过专业化岗前培训,成立了由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专家顾问团、婚姻调解员、讲师团、科研团队等38人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

    谈到专业调解队伍入驻法院,刁红英感触颇深。在一个离婚案件中,原被告离婚意愿强烈,调解时双方互相指责不断并出现肢体攻击。如果双方不能及时宣泄情绪,不但调解工作很难开展,而且极易引发暴力冲突。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法官立即与驻法院调解室的心理咨询师联系,迅速介入,对当事人情绪及行为进行了风险评估。经过调解,当事人的负面情绪找到了宣泄出口,双方共同决定好聚好散,达成调解协议。

    柔性参与社会治理

    2022年12月,锦州市妇联收到一起妇女反映丈夫家暴的求助,在了解女方当事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妇联干部即刻拨打报警电话,一路护送她到基层法院立案,主张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有力地保障了女方及家人的人身安全。两个月后,双方和平分手。再次回访,当事人双方都相安无事,回归正常生活,这起案件就是“法院+妇联”实现调解队伍共享、案件共享、场景共享,共同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写照。

    锦州市婚姻家庭危机干预项目,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供柔性支撑。目前累计接待拟离婚夫妻417对,接受调解和好或暂不离婚的夫妻136对,调解成功率32.6%;和平离婚的夫妻281对,矛盾降级率67.4%。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锦州市妇联共同开展诉前调解的有效做法成功入选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十大重点项目之一。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