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观察 PDF版下载

栏目: 地方传真

版面: 观察

政府主导 家庭尽责 社会参与 专业支撑

湖南双峰县“四维一体”关爱困境儿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邵伟

    ■ 彭红梅

    “邹伯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已考取了护士资格证书。现在,我正在研修儿童心理学,争取当一名儿童心理辅导员,加入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队伍当中!”近日,湖南省双峰县民政局局长邹和聚收到娄底市某医院护士赵丽丽(化名)发来的微信,心中满是欣慰。

    赵丽丽曾就读于该县某中学,是一名留守儿童,因遭受过欺凌留下心理创伤,得了严重抑郁症。上初中时,她悄悄喝下农药,被及时发现才抢救过来。

    “我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把她列入重点救助对象,指派心理老师为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心理治疗,赵丽丽的心理逐渐恢复正常,学习进步很快。后来,她考上医药专科学校,实现了当一名护士的梦想。”邹和聚介绍。

    探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新路径

    地处湖南省中部的双峰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青壮年外出务工大县。据不完全统计,该县每年外出务工20多万人,留守和困境儿童8000余人。

    “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来看,留守和困境儿童数量庞大,他们因亲情缺失、家教缺位、交流缺少、监护缺乏等原因,普遍存在心理问题,青春逆反、情绪悲观、厌学离家、自残自杀等现象日益增多。”双峰县副县长李芳明介绍,针对这种复杂情况,县民政局积极探寻呵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新路径,构建了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专业支撑“四维一体”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创新了心理健康“立体式布局、全维式实施、精准式矫正、靶向式疗诊、辐射式带动”的辅导模式,打造了关爱儿童心理健康的联合阵线。

    在硬件设施上,在县级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音乐放松室、心理沙盘室、家庭辅导室等功能区,开通24小时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热线。在乡村建立了16个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和523个村级“儿童之家”。在初中以上学校建立了38个心理咨询工作室和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置了亲情沟通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在县公检法系统分别设立司法心理咨询室、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中心;在社区矫正中心设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矫治区;在各中小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班,打造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预警体系,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调联动的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机制,形成了合力。

    在专业人才队伍上,按照层级关系和地域关系,建立了县级儿童工作队、专业心理咨询队、社工队、学校心理咨询队等4支专业队伍,连续5年组织578人次12学期的心理辅导业务培训,邀请多名心理专家开展心理服务知识与心理疏导技能培训,打造了一支涵盖全县乡村和中学的心理辅导铁军。

    注重儿童心理疾病的联合感知效应

    “儿童的心理疾病,早发现、早介入、早预防、早治疗。”李芳明说,双峰县注重家长、老师和社会对儿童心理疾病的联合感知效应,采取线下线上专题讲座、班会、家长会、宣传栏等方式,开展心理教育广播、心理健康公益讲座进校园、儿童权益保护公益巡讲等活动,在全社会开展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每半年采取“村组+乡镇+学校”的形式组织一次儿童心理状况大排查,对心理有问题的儿童建立台账,做到心中有数。

    针对全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实际,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挂起“作战图”和“路线图”,制定“时间表”,安排心理专家走村入户进学校,开展个性化辅导与危机干预。针对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离异家庭子女、服刑人员子女、涉案未成年人、专门教育学校有偏差行为的儿童群体,开展心理训练、情境设计、问题辨析等团体辅导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