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权益周刊 观察 PDF版下载

栏目:法治人物

版面: 权益周刊 观察

“党员额吉”王爱林:法官妈妈爱洒草原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董颖

    蒙古语中,“额吉”是“妈妈”的意思。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上,有一支名为“党员额吉”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她们在妇联的引领和组织下发扬奉献精神,让许多陷入困境的孩子感受到母亲的慈爱和社会的温暖。

    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法官王爱林是通辽市“党员额吉”形象大使,也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维护妇女儿童先进个人,但是在她心目中,最高荣誉莫过于孩子们的一声“法官妈妈”。

    换位思考做信访

    王爱林生长在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上,2004年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公务员考试,走进了科尔沁区人民法院。

    在法院,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信访接待,这是一个磨人的岗位。来上访的人哪个不是带着委屈和怨气,但王爱林总是提前做足功课,也给自己打好预防针,时刻提醒自己要换位思考。

    王爱林至今记得接访的第一个案例。一位老奶奶颤颤巍巍地站在办公室门口,老人连夜坐车赶到通辽,水米未进已几近虚脱。王爱林立刻给老人递上热水,并弄了些热乎的吃食。在老人的讲述中了解到,老人年轻时在科尔沁区结婚,婚后生下两个女儿。后来离婚她独自离开通辽,再与两个女儿再相见时,已过花甲之年。两个女儿因对母亲不满,拒绝赡养。

    其实,老人的困境不属于信访办公室的职责范围,但王爱林却不忍心让老人失望。于是,她一边联系老人女儿所在的村屯,一边联系相应管辖的巡回法庭。经过一番奔波和劝解,最终帮老人和两个女儿达成了赡养协议。

    “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在从事法院信访工作的两年间,王爱林的办公室里常常满屋子人。问题不解决,王爱林也不下班。同事们经常能看到她在中午或者晚上,陪着这些当事人一起吃泡面、啃面包。大多来访者都会被王爱林的解答和耐心所感动。一位上访多年的老人对王爱林说:“王法官,就冲你这态度,我信赖法院。”

    以爱筑林扶歪苗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不奢求世界付出温柔,唯愿公正与我们同在。”这是王爱林的座右铭,她把刚性的法律条文和人性化调解紧密结合,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2014年,王爱林从法院审判监督庭调到了少年法庭,开始从事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经过十年的历练,此时王爱林已是一名驾轻就熟的资深法官,可当她第一次面对眼神迷茫的犯错未成年人时,心情还是十分沉重。

    当听到犯错的孩子怯生生地问:“法官阿姨,开完庭我能回家吗?”当看到悲痛欲绝的父母在法庭上崩溃大哭……王爱林意识到,法官要做的不仅是用法槌敲出公正,还要用心去拉孩子一把。

    2015年深冬,王爱林查看一起寻衅滋事案的卷宗时发现,当事人小强是一名高三学生,马上要参加高考,但他却处于被羁押状态。王爱林立刻开展走访调查,学校老师表示,小强在校期间成绩不错,是一时冲动才涉嫌寻衅滋事。

    走访那天,王爱林得知高考网上报名快结束了,如果错过报名,小强将无法参加高考。于是,她急忙向院领导汇报,为小强办理了变更强制措施手续,将羁押改为取保候审。随后,王爱林陪小强赶到学校,在最后一刻报上了名。

    最终,小强被判缓刑。在判决书的末尾,王爱林写下寄语:人生的长河中,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面对错误的态度。希望你以后能开拓视野,完善自己。

    后来,小强如愿参加了高考,如今已经成为一名高铁司机。小强是王爱林和同事们帮教过的新生少年之一,每当听到这些孩子重返校园并考上大学的消息后,王爱林都真心高兴。

    少年审判,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于挽救。王爱林创新总结出庭前、庭中、庭后“三个三”工作法:庭前走访、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被告人;庭中释法明理、因案审理、因人施教;庭后积极回访、跟踪帮教、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复学或就业。在此过程中,王爱林宁愿多走几十步、几百步,只要能挽回孩子们走错的这一步。

    志愿普法暖草原

    为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2018年科尔沁区人民法院成立了以王爱林名字命名的“爱林工作室”,越来越多的法官在“爱林工作室”带动下,走出法庭,走进楼宇村屯、校园社区关爱未成年人。也是在这一年,王爱林全票当选为通辽市科尔沁区妇联执委。从此,她的心里又有了一份新的牵挂,工作又有了新的延伸。

    16岁的小红起诉饭店老板索要工资。“16岁”“工资”……一连串的关键词迅速在王爱林的脑海里蹦出来,直觉告诉她:这不只是一起劳动纠纷。王爱林和同事冒雨找到了小红寄居的姑姑家。

    经过仔细询问才了解到,小红10岁丧母辍学,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将小红和弟弟放在姑姑家。小红不仅要打工赚钱,还要接送弟弟上学。王爱林不仅依法为小红要回了工资,还与当地一家职业学校联系,为小红找到了一个学习美容美发的培训名额,并免掉了全部学费。

    受到小红案的启发,在市、区两级妇联的帮助指导下,“爱林工作室”开展了一对一助学帮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从救助触犯法律的未成年人,到对青少年进行普法宣传,让涉罪未成年人迷途知返,让辍学的孩子能够继续上学……如今,“爱林工作室”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政法系统的一张亮眼名片。王爱林和同事们的爱心和善举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信赖,很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纷纷加入,表示要和王爱林一起资助贫困学生、帮扶特殊家庭的孩子。

    2021年,通辽市妇联提出“党员额吉”巾帼志愿服务品牌行动,通过组织全市女党员与困难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离异家庭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孤儿、问题少年等困境儿童结对,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弘扬正能量。在王爱林的带领下,“爱林工作室”的女党员纷纷加入巾帼志愿服务队。每逢三八妇女节、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国家宪法日,王爱林都会带领同事们走上街头、深入村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维权服务活动。

    扎根基层法院近20年,王爱林曾先后获得“全国双百政法英模”“全国优秀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北疆楷模”等,然而在她心目中,最高荣誉莫过于孩子们的一声“法官妈妈”。未来,王爱林会积极探索法院、妇联、学校、家庭与社会相互衔接的未成年人权益联动保护机制,用春风化雨的韧劲,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