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着力支持稳岗扩岗、拓宽就业渠道、强化精准服务、支持重点群体,全力以赴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个人养老金制度、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平稳实施,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和投资运营不断加强
●将总结经验、完善政策,适时扩大试点范围,把更多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纳入制度保障。同时,积极畅通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渠道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景韵润
4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2024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就业、社会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有关情况,回应民生关切。
就业实现良好开局,保持总体稳定
“1—3月,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3万人,同比增加了6万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介绍,春风行动期间,全国累计发布岗位4300多万个,同比增加10%。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有所增加,3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049万人,高于3000万人的目标任务。1—3月,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13万人,为近年同期较高水平。
“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做好就业工作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部分劳动者困难仍较多,稳就业需付出艰苦努力。”陈勇嘉表示,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着力支持稳岗扩岗、拓宽就业渠道、强化精准服务、支持重点群体,全力以赴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
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将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等就业新增长点,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在强化精准服务方面,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等“10+N”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落实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充分发挥6900多家零工市场供需对接作用,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就业服务。
此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还将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落实就业困难青年专项帮扶行动,强化脱贫人口等农民工就业支持,健全劳务协作机制,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工伤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城市达131个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副司长陈锋介绍,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亿人、2.4亿人、2.9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3.8亿人,覆盖98%人口,其中9.86亿人同时领用了电子社保卡。“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个人养老金制度、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平稳实施,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和投资运营不断加强,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启动实施。”
“自今年4月1日起,部分城市启动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支持工伤职工持社会保障卡(电子社保卡)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工伤医疗、住院工伤康复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郑玄波指出,目前,全国共确定试点城市131个,开通上线工伤医疗、工伤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协议机构一共398家。
4月5日,北京市完成全国第一笔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郑玄波表示,“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上线协议机构数量还将不断增加。为进一步方便工伤职工跨省异地就医,国家还提供了线上备案申请和信息查询公共服务。工伤职工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提出备案申请,查询就医明细、试点城市、协议机构、社保经办机构等信息。”
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实施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对他们多一些关怀,能够调动其积极性,将更加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司长李新旺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着力完善制度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保障,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李新旺介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出台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重点群体专项权益保障政策。合理界定企业劳动保护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印发“三指引”“一指南”,突出可操作性。“指导平台企业及其用工合作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书面协议,合理确定劳动报酬,科学安排工作时间,依法依规制定和修订订单分配、报酬支付等平台劳动规则,建立内部劳动纠纷化解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多渠道维权服务。”
“畅通维权渠道。加强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对劳动报酬、休息时间、职业伤害等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开展一站式联合调解服务。完善在线调解平台,优化调解流程和时限,帮助双方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李新旺指出,当事人还可以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仲裁审查或者司法确认,经过审查或确认后,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目前,全国已有近1000家这样的调解组织,我们还将持续推进。”
“2022年7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北京、上海、江苏等7个省市启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涵盖7家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李新旺表示,一年多来,制度运行总体平稳,试点范围内的接单人员总体上应参尽参,兜住了他们职业伤害保障的底线。“我们将总结经验、完善政策,适时扩大试点范围,把更多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纳入制度保障。同时,积极畅通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渠道,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提升参保的便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