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健康周刊 妇幼 PDF版下载

栏目:健康前沿

版面: 健康周刊 妇幼

肿瘤专家呼吁关注“化疗相关性贫血”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今年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化疗相关性贫血”值得关注,总体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危害也相对较大,甚至可能导致化疗剂量延迟或者减少,严重的还会导致化疗终止。专家呼吁,医患均应提升对“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科学认知和重视,及时启动贫血治疗,延长患者生命。

    《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的数据指出,在患者血红蛋白≤10g/dL时,需要及时启动贫血治疗。中度(血红蛋白<10g/dL)和重度贫血(血红蛋白<8g/dL),是一线化疗过程中导致化疗剂量延迟或减少的潜在风险因素。

    若患者在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无法满足化疗要求(血红蛋白<8g/dL)时才考虑纠正贫血,此时已处于中重度贫血状态,更易出现化疗剂量延迟或减少的可能。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俏表示,“化疗相关性贫血”在肿瘤患者中非常常见。其原因与化疗方案有关,也与每个人的个人体质有关。

    一般来说,化疗方案实施前会有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提示患者加强高蛋白饮食,也可以预防性地服用一些升血治疗的口服药物等。

    有的患者本身膳食习惯不均衡,或者挑食、或者是素食主义者,或者有吸烟、饮酒、喝茶等习惯;或者患者化疗前即有胃肠道疾病……对于这些人群,要适当改变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当患者本身就有缺铁性贫血,要进行补铁。如果患者患有大细胞贫血,还要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等。

    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医师王晓稼教授介绍,“化疗相关性贫血”是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三个主要反应之一:一是白细胞降低,患者的临床指标下降速度很快,但是恢复也快;二是血小板减少性贫血,相对少见,升得很慢;第三就是贫血,贫血调整速度非常慢。

    王晓稼表示,在临床上患者一旦治疗早期就出现贫血,即预示着其治疗历程将比较艰辛,方案设计和支持治疗一定要考虑周全。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