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将旅游消费与民生质感全然贴合、彼此共融,才能将文旅管理做成一桌细水长流、余韵延绵的“乐游宴”。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喜祥
随着民众收入的提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旅游消费也越来越多。疫情之后旅游市场更是呈现报复性增长,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旅游人群大幅增加。当人们抱着美好愿望涌入各个旅游目的地之后,如果遭受到不愉快、不顺心,还会愿意再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游吗?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笔者在北京主要旅游景区走访时发现,在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背后,仍然存在临时增项目、线路不合理、低价团购物等现象。
旅游市场管理仍需精细化
针对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各地都有明确的旅游管理条例、黑名单管理办法等,也都提出了“不得欺骗及误导游客、不得强行向游客兜售物品”等禁止性规定,但是对消费者而言,这些似乎都是最基本的底线要求,有些旅游经营者虽然表面上没“踩红线”,但是一些“擦边球”行为让游客有苦说不出;也有些经营者抱着一次性服务的态度,不顾旅游消费者切身感受,按着订单线路走完即可;还有的旅游团费用一味打出低价,导致服务质量走样或变相强制购物行为悄然抬头。
5月4日,记者在北京市景山公园东侧路采访时看到,景山东街的马路边上,五六家旅行社带着各自的旅游团挤满了一条街的人行道,好几家导游都在兜售照片、简易画册等。一位来自贵州的游客表示,他们在景区内游览被“主动”提供了拍照服务,冲洗后小照片要价一张10元,大照片一张30元,还有一种只有四五页的旅游画册需花费20元购买,面对这种“突袭”服务,导游则极力劝说大家购买,很多人碍于面子都买了。这位游客表示,来之前报团时未被明确告知有这种收费拍照的项目。
而在另一个旅游团里,好几位游客抱怨“景区路线不合理”。如四五个景点之间都是靠两条腿走路,景点与景点之间距离长,线路安排非常不合理。尤其是在等车的空当儿,整个旅游团在马路边上或站或蹲,乌泱泱一大片,既影响市容观感、堵塞交通,也使游客饱受日晒、拥挤的窘迫。
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采访了一个旅游团,几位游客向记者介绍说,本来是要去天安门广场的,但导游说没有预约上,自行取消了行程。当被问及是否报了“低价团”?一位来自安徽的游客坦言不清楚报团性质,但可能因为团费较低的原因,在八达岭长城游玩时导游曾要求他们购物。
保护民生需求是一种责任
旅游消费对民众来说是主要的家庭大宗消费,每年有计划地选择几个目的地,再比较各个旅行社的价格、项目、服务等因素报团游,是很多家庭常见的旅游消费场景,也是很多家庭追求生活质量的精神消费,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民生需求,有关部门不仅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度管理,更需要有一种责任意识来树立当地的“旅游友好”口碑和长红机制。
即使在健全的制度管理之下,旅游消费市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仍然被不时曝光,这需要有关部门适时转换管理思路,强化主体责任意识。近日,网上曝光福建平潭的某沙滩景区,在没有任何标识的情况下,向游客收取十分钟的沙滩座椅休息费80元,在游客向管理部门投诉为何不加以管理时,工作人员答复:“私人设摊,管不过来。”网友评论:为什么管理部门不设立沙滩椅供游客休息?有了免费的休息椅,私人设摊行为自然就没有了。
另据报道,最近某云南6日游的旅行团导游“训话”式恐吓游客消费,其种种恶劣行径让游客大吐苦水。与此相对照的是,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游、天水麻辣烫等出圈现象中最大的启示是管理部门下场引导、全民调动,油然而生的全民待客、宠客之道,让来访者有了宾至如归的温暖,也让全国人民体悟到精神消费的美好与价值。
网红旅游城市的经典案例值得其他地区认真研究,有关部门在监管、引流的过程中,唯有将旅游消费真正与民生质感全然贴合、彼此共融,才能让文旅管理做成一桌细水长流、余韵延绵的“乐游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