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佳庆 颜子程 宫明
“应急抢修队迅速前出抢修铁路!应急装卸载队立即实施装载!”近日,北部战区某调度中心某军代室联合十余家驻军单位、国动系统和多个铁路货运营业部门联合开展的军事运输一体化训练拉开序幕,“民兵+铁路”联合保障法再现“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铁路军事运输过程严密复杂,军代表、铁路、民兵、任务部队,多家单位在同一个货运场开展作业,协同不畅就可能“打乱仗”。
“任务部队受专业限制装载标准难以达到铁路要求,民兵队伍作用发挥不明显、铁路应急装卸载和应急抢修‘两支队伍’在企业改革后缺少统合力量……诸多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障力的生成。”该军代室主任祁松解释道。
解决操作层面问题要从运行机制上入手,在《军队运输投送条例》自今年1月1日起实行的背景下,该部积极发挥军地协同机制优势和运输企业一线员工智慧,探索将铁路“两支队伍”编入民兵组织一同训练,培养锻造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的运输支援保障力量。
“此次军事运输一体化训练是我们探索‘民兵+铁路’模式的第一次全方位模拟训练。”该调度中心赵见伟副参谋长在开训动员会上介绍,“参训人员都是军事运输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有部队运输骨干,也有铁路物流中心货运营业部的业务主管,还有国动系统的负责人,实现了运输保障对象与保障主体的双对接、全覆盖。”
“我部一辆自装卸车发生故障,集装箱无法卸载!请立即支援!”
“启动应急预案,请应急装卸载队使用吊车,将集装箱吊至托平车上,运至部队指定地点。”接到部队指令,民兵梯队长果断处置。有了铁路“两支队伍”的加强,民兵组织在处理铁路装卸载专业问题上更加得心应手。
整个运输流程从警戒勤务到装卸载实施再到军供饮食保障,几乎全部由编配铁路“两支队伍”的民兵完成,任务部队装卸载工作量大大减少。
整个集训过程,该军代室还采取“实景模拟+教学演示”的方式,拆分专业课目、精讲难点内容、再现突发特情、精研处置措施,基本涵盖了军事运输从静到动、由分到合的全过程,为各参训单位组织军事运输提供了示范样板。
“我刚走上军事运输岗位不久,这次由军代室牵头组织的训练不仅让我系统了解了我们单位在军运过程中担负的职责任务,更接触到了‘民兵+铁路’这种新模式,眼界大开。”驻地某旅运输股长房新朋告诉记者。
该军代室主任祁松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研究拟制民兵队伍军事运输常态运用机制,并对‘民兵+铁路’这种新模式形成专业训练课目标准化考核细则和配套教案,不断创新训练模式,提高区域化运输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