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周刊 口述 PDF版下载

栏目:艺海回眸

版面: 文化周刊 口述

张小溪:以艺术之笔描绘女性本真力量


    人物简介:张小溪,视觉艺术家、作家、时尚插画家兼时尚博主、ELLE杂志插画专栏作者。著有中文作品《如光影常在》《邂逅》《六十日》等;英文作品《保罗小姐与总统》《金斯伯格的故事》等。

    ■ 口述:张小溪  视觉艺术家

    ■ 记录:陈姝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为何有时会用甲、乙、丙、丁来计数或纪年?为何会将女性孕期的状态称为“身怀六甲”?……这些代表时间的汉字和女人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从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艺术家张小溪著作的插画文集《六十日》中似乎可以找到答案。这本文集沿着中国古典文化的千年脉络,以崭新视角描绘女性历史轮廓,挖掘女性本真力量的文集,深受读者喜爱。近日,张小溪接受了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的采访,以下是来自她的口述——

    在《六十日》中尽力展现女性美

    自古以来,美好的事物常常和女性联系在一起。女性作为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了人类文明。身为女性,我对女性的内心世界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这成为我在很多作品中以女性视角进行创作的源动力。而将传统文化、时间色彩、女性精神三者巧妙结合在一起是我创作《六十日》的目标。

    在阅读古代神话、宇宙观、哲学和历史等学科的书籍后,我发现这些用于纪年和纪月的时间符号都是有生命的存在,他们站在历史的延长线上,就像性格迥异的一群人在和我深情对视。由此,我产生了将他们画出来的冲动,我尝试逐个解读六十甲子和二十四节气,比如干支之一的“壬午”,从阴阳五行来看,“壬”属阳之水,“午”是阳之火,我对“壬”的解读是奔腾的江流、澎湃的海浪;“午”的解读是太阳,所以“壬午”代表着江流、海浪与太阳相伴的意象。再比如“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前后是一段农事活动非常忙碌的时间,既有收获,也有播种,所以我就用了稻穗的元素来解读它。

    在《六十日》中,除了对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进行详细解读外,我还引用了大量的国学知识,以此来传承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例如,我引用了宋末元初词人陈允平《山房》中的“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来描绘惊蛰节气的情景。另外,我也引用了唐代诗人刘言史在《立秋》中的诗句“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来展现立秋时节的景色。

    经过两年的时间,我完成了84幅代表六十甲子和二十四节气的插画。随后,又用了半年时间为这些插画一一添加文字说明,阐明每个元素的立意及创作的思路。《六十日》的起点是“时间”,终点是“女性”,而“色彩”则是连接这两点的桥梁。书中的每幅插画都是我根据自己对时间符号所包含的色彩解析进行的拟人化诠释。文字部分则是根据时间符号所涉及的意象关键词衍生出来的相关女性文化解读。至于二十四节气的篇幅则是我将自己对节气的感受通过女性的形象表现出来。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中,时间和色彩都是循环流动的,事物的状态也在不断变化。时间如是,色彩如是,女性也如是,她们在不同的时代中展现出不同的面貌,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展现出不同的女性美。

    架起动画艺术通向多元领域的一个桥梁

    在我的创作中,离不开家庭氛围的熏陶,我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都是从事艺术工作,在我这本《六十日》插画文集中,插画上的文字是我母亲题写的。艺术家风给了我不断创作的动力,也更鼓舞我在艺术道路中不断去探索创新。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创作了许多插画文集。我认为,每一个作品都是另一个作品的延伸,也是自我突破和变化的体现。我之前出版的《金斯伯格的故事》插画集中,我有幸与美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凯瑟琳·克鲁合作。凯瑟琳负责撰写故事,而我则负责创作插画。这本书讲述了金斯伯格从平民女孩成长为大法官的传奇故事。在我开始创作之前,阅读了大量关于金斯伯格的书籍。我试图用画笔展现金斯伯格不同寻常的精彩人生和她对待人生的态度。后来,我创作的金斯伯格插画形象得到了她本人的认可,这让我非常欣喜和激动。这次经历进一步坚定了我不断挑战自己、追求艺术本真的信心和动力。

    我想,艺术来源于社会,更要反哺于社会。我的作品阐述了更多独立意象,和快节奏下碎片化的时间高度吻合,阅读随意,无论翻到哪里,都是新的开始,不拘泥于形式的要求,适合当下年轻人的个性观感。通过画作与文字的叠加,架起动画艺术通向多元领域的一个桥梁,让更多人从中学到可以借鉴的知识和力量。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