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协同教育 PDF版下载

栏目:教育观

版面: 协同教育

把“善良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


    ■ 郭元鹏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9岁男孩乐乐剪去留了两年的长发,将其捐赠给不幸患癌症的同龄人。乐乐的母亲周女士介绍,乐乐今年读小学三年级,去年8月,孩子了解到可以将头发捐给癌症患者用于制作假发,便萌生了捐发的想法。因捐发长度的门槛是30厘米,乐乐坚持留发两年。

    善良就像阳光,能穿透云层,照亮人心。9岁男孩乐乐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乐乐剪去了他留了两年的长发,将它捐赠给那些与癌症抗争的同龄人。这颗“善良的种子”不仅播种在了孩子的心里,也播种在了所有人的心里。

    我们常常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第一粒扣子就是“正确的三观”,仁爱、善良就是我们最需要在孩子心里播下的种子。

    乐乐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一个孩子心中该有的三观。孩子不仅是未来的希望,更是当下善良的传播者。当我们的孩子都能像乐乐一样把心中的爱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的社会将会因为这些小小的善举而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9岁男孩留了两年的长发捐给癌症患者的事迹,带给我们两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用言传身教播种“善良的种子”。父母无声的教诲和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父母需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善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展示什么是责任和关爱。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善良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好孩子背后都站着好家长,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先做出表率。

    二是用循循善诱浇灌“善良的种子”。有了父母的言传身教,还需要有学校的循循善诱。学校需要通过各种德育活动,如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们去实践善良、传播善意。德育教育如同及时雨,可以滋润孩子心中善良的种子。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二个摇篮,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少年强则中国强”,这里的强不能只是身体的强,学习的强,还得是德育的强。

    乐乐的行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心中都能萌生善良的力量,让善良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