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初夏,天气微热,坐在地头树荫下,吹着小风,手捧刚采摘下来的枇杷和蔬菜,一边感慨土地的神奇,一边感慨做农人的自给自足。”这是主持人在浙江省嘉兴市巾帼新农人培育行动发布活动上的开场白,勾勒出一幅美好惬意的乡村生活画卷。在嘉兴,越来越多的姐妹“不爱红装爱农装”,以农田为纸,以科技作笔,在田间挥洒汗水。
5月23日,嘉兴市巾帼新农人培育行动正式启动。嘉兴市妇联副主席金钟介绍:“我们今年专门出台了针对巾帼新农人素养提升培育行动方案,从培育体系、发展环境、服务联盟三大维度出发,推出培训体系建设、资源平台搭建等九条措施,畅通各类人才、智力、技术等要素通道,建立跨平台合作机制,依托巾帼共富基地、网上农博平台建构培育赋能体系,优化政策、资金等人才发展环境,引领带动巾帼新农人用双手和智慧,把科技变成‘新农具’、把网络变成‘新赛道’、把直播演绎成‘新农活’,着力打造红船旁的‘巾帼引擎’。”
从“新”到“兴” 首批最美巾帼新农人亮相
从“新”到“兴”,拼写上只差了一个字母,却饱含着广大巾帼坚守乡村振兴一线的飒爽英姿。
活动现场,嘉兴全市首批共20位最美巾帼新农人名单发布,随后巾帼新农人代表进行了创业故事分享。
“我是陈燕,一名自豪的巾帼新农人!”带着乡愁返乡创业的陈燕,创立了仙桃缘农场,在与泥土打交道的这几年,让她对新农人的身份更加认同,对新农村的发展也更具信心,“我们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比如机械化操作、智能化管理,以及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力求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有机农法的实践,让我们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转而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守护这片土地的纯净与和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进一步提升周边农户的种植技能,陈燕免费开设了桃树种植技术培训班,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加入到高品质水蜜桃的种植队伍中来。
来自嘉兴市嘉善县天凝镇麟溪村的蒋瑜佳,3年前辞去了上海的高薪工作,一头扎进了农产品直播行业。“作为一个从小生长在雪菜之乡的巾帼新农人,我觉得有责任发挥自己的互联网思维优势,以年轻人的方式、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讲述乡村文化、带动乡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重要力量。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力量帮助更多农村女性顺利销售农产品,给她们提供就业机会。”
浙江桐乡乌镇那年晚村民宿的负责人高英英在自家民宿设立执委驿站、巾帼创业创新工作室、乌镇管家巾帼议事会晚村议事点等阵地,为姐妹们的创业提供意见,组织大家商议一些“家长里短”,倾听姐妹们的心声,让大家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
扎根在乡村的姐妹们靠着勤劳的双手,不仅在广袤的田间创造幸福,更是托举起了和百姓们一起拼搏的乡村梦想。
嘉兴市巾帼新农人联盟成立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使巾帼新农人们更好地拧成一股绳,拼起来、干起来、奋斗起来,活动中,嘉兴市巾帼新农人联盟、长三角毗邻区域巾帼新农人联盟相继成立,一批市级巾帼农创共富基地被命名。
为更好地发挥巾帼农创共富基地作用,嘉兴市妇联以第一批、第二批巾帼农创共富基地为阵地,迭代升级巾帼共富课堂,打造特色教学实践基地,编印了《嘉兴市巾帼新农人多样课堂培训手册》,将针对种植养殖女能人、共富工坊女当家、民宿(农家乐)女主人、美食巧女、女红巧手、巾帼村播等不同对象,多形式、多场景开展线上线下课堂。
在浙沪山塘,“妈妈的味道”一条街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条承载了“妈妈”情怀的街区,不仅让有一技之长的妇女找到了谋生新路径,也成为展示巾帼新农人培育成果的窗口。
据悉,近年来,嘉兴市妇联聚焦妇女家门口就业创业,大力推进和美庭院示范片区建设,引导农村妇女利用庭院闲置资源发展“庭院经济”,发布巾帼共富线路,有效带动妇女剩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实施巾帼共富工坊成长计划,建成巾帼共富工坊195家,累计吸纳妇女就业2.6万人;连续21年举办“架金桥·促发展”妇女就业和创业促进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帮助就业困难女性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