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是我最早听过的按地域属性归纳并夸赞人的民谣,后来就是一些常听人说的地方性格特质,比如山东小伙子普遍实在靠谱、东北小伙子大方仗义、江苏男人老实脾气好、浙江男人则聪明又顾家……
近些年来,又有了星座、十六种人格,人们在初识一个人时,按照这些不同的标签分类,就大致有个初步判断。尤其是在婚恋方面,大家总是希望找到一些百试不爽的规律,更快地通过一个人的基本信息,来了解他的脾气秉性,进而判断出对方合不合适交往,抑或值不值得嫁娶。
余华老师说,江浙男人顾家、不大男子主义、值得嫁。有没有道理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确是这样的。我接触的大部分江浙男人,不仅是家里的做饭主力,而且还很沉浸于在厨房天地间“烹小鲜”。但是站在婚恋这么事关终身的大事面前,我们不敢听从概率说。
1.大部分人这样,和每个人都这样,不是一回事。任何地方的人,都不是一模一式的,一定会有一些例外,需要我们自己来判断。
2.选择优点的同时,也要接纳其对应的缺点,这才是婚姻的本质。比如大方的人,相对不够节俭持家;老实的人,可能在外处事不够灵活;事业心强的人,可能相对没有那么顾家……任何地方的人都一样,优缺点并行,结婚需要在关注优点的同时,更关注那些隐形缺点我们是否能接受。因为优点决定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而对缺点的接纳程度则决定了能够走多远。
3.人品、性格这些外在品质,或许可以决定职场、朋友圈层的交往,但对于两性关系,还有一些关键因素需要在交往中慢慢细品。比如这两年关注度很高的情绪稳定、同理心等,在亲密关系中同样至关重要。
这些都是地域、星座完全涵盖不了的层面,所以我更愿意理解余华老师的意思为:嫁给具有这几种品质的男人,更容易幸福。
其实,在两性关系中,有一些大家共同看重的特质:诚实、忠诚、善良,这些是基本盘,也有一些个人看中的因素:善于沟通、共同爱好,这些是自选项。缺一不可。
就像挑选舞伴一样,适不适合必须亲自上场试一试。知己知彼,才能找到最适合的人。对的人,不问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