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兆中暑症状隐匿,体弱者对高温导致的身体不适不够警惕,若不能主动采取降温措施,就容易使中暑不断进展,威胁身体健康。
● 儿童限于表达能力,需要家长多注意:在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后,孩子一旦出现疲乏无力、头晕头痛、口渴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脱水等症状时,提示可能要发生中暑。
● 老人普遍喜欢穿多一些,不爱开空调的也很多,老人一旦发生中暑,易与其他疾病一些症状相混淆,要注意仔细辨别,及时应对。
■ 王文
在连续高温之中,6月18日北京气温突破37℃。据报道,6月以来,北京120接到的中暑呼救明显增加,与中暑相关的急救呼叫日均20余起。国家疾控局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儿童中暑非小事,家长要了解预防儿童中暑、识别中暑症状以及怎样照顾中暑孩子的知识。此外,近期各大医院门诊数据显示,老人突发中暑情况较多,提醒家人关注。
中暑早发现,先兆症状要警惕
中暑是指暴露在高温、高湿、不通风环境中,或剧烈运动一定时间后,人体吸热—产热—散热构成的热平衡被破坏,机体局部或全身热蓄积超过体温调节的代偿限度时发生的一组疾病,可表现为从轻到重的连续过程。
据了解,全球中暑平均发病率为17.6至26.5/10万,高发区可达250/10万;作为威胁生命健康的危急重病,我国重症中暑的病死率达10%~15%。
专家介绍,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等阶段。
先兆中暑症状隐匿,体弱者对高温导致的身体不适不够警惕,若不能主动采取降温措施,就容易使中暑不断进展,威胁身体健康。
先兆中暑,也就是还没到中暑的程度,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大汗、口渴等。轻症中暑症状为恶心、呕吐、心悸、面色潮红或苍白、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开始不受控地升高。此时除立刻脱离高温环境且迅速、有效、持续降低体温外,还应根据中暑者情况拨打急救电话。
重症中暑,这时人体症状更加严重,大量出汗而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造成肌肉痉挛(热痉挛);血压下降,体温升高至38℃至39℃,全身状况变差(热衰竭);若核心体温进一步升高至40℃,中暑者出现神志障碍,伴随着多器官受累,危及生命(热射病)。
儿童限于表达能力,需要家长多注意:在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后,孩子们一旦出现疲乏无力、头晕头痛、口渴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脱水等症状时,提示可能要发生中暑。
而老人,普遍喜欢穿多一些,不爱开空调的也很多,老人一旦发生中暑,易与其他疾病一些症状相混淆,要注意仔细辨别,及时应对。
易与中暑相混淆的其他疾病
在高温天气出现不适症状时,人们很容易将其归为中暑,但实际可能是其他疾病在作祟。北京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聂志扬介绍,中暑一般与低血压、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相鉴别。
低血压。低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低于正常水平。低血压的患者常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恶心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晕厥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奥曲肽、盐酸米多君等药物进行治疗。
中风。高温和低温天气都易诱发中风。当气温超过32℃时,体温主要靠汗液的蒸发调节,皮肤下的血液循环比平时快好几倍,使大脑血流量减少,如不及时补水或补水不足,会导致血液浓缩,血流速度变慢,易形成血栓,导致中风。炎热的天气是中暑的高发时节,也是中风的高发期,由于两者的症状颇有相似之处,易使患者及其家人错把中风信号当成中暑,从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乏力、头晕、恶心,这三个症状,在中风与中暑两个病症上高度重合。
中风的先兆还有:休息后头疼更加剧烈、身体突发麻木、语言障碍、突然失去视觉、不能走直线、嘴唇突感发麻、一侧流口水等。
老人一旦出现轻微或“一闪而过”的上述症状,宁可先怀疑是中风,及时就医,千万不要自行判断为中暑而耽误了救治。
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最突出的表现是四肢酸软无力,容易被误诊为中暑。低钾血症可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肌肉系统的松弛软瘫,尤以下肢最为明显,称缺钾性软瘫;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呼吸衰竭,伴有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障碍,如胸闷、心悸,甚至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以及严重心律失常。
由于夏季炎热,人们出汗较多,大量出汗可带走大量的钾元素,会使体内钾离子过多丧失。建议多吃含钾食物,如瘦猪肉、鳝鱼、海带,新鲜蔬菜如菠菜、马铃薯、大葱、芹菜、毛豆等,水果类如草莓、杏、荔枝、桃子、香蕉、苹果等,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可多饮茶。
心肌梗死。夏季人们容易感到疲劳,特别是青壮年人,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和竞争的压力下,生活、饮食不规律,睡眠时间相对不足,看起来身强力壮,其实已经处在亚健康状态,一旦出现过度劳累等情况,就容易诱发心脏意外事件。而急性心肌梗死的前期症状与中暑相似,应注意区别。
突然出现胸痛、胸闷、出冷汗、气喘等症状,以为是夏季天热中暑了,但有可能是死亡率极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病人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后,再配合其他消暑措施,病情会很快好转;而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一般会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必须到医院诊治。
甲亢。心慌头晕、全身乏力,以为是中暑了。其实是甲亢发作。
甲亢多偏爱女性,有些还会当作是更年期综合征。由于甲亢患者免疫系统失调紊乱,使人体产生过多热量,所以甲亢患者特别怕热,身体容易出汗。在炎热天气,甲亢患者体内的水分和营养更容易流失,加上酷热难眠,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内分泌失调,加重甲亢病情。
甲亢病人更要做好防暑措施,尽量不要晒太阳,少去闷热不通风的地方。一般来说,1~3个月应该到医院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大小和心率等变化。
老年性肺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恬介绍,老年性肺炎常与中暑并存,其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甚至缺乏咳嗽、咯痰等呼吸病症状,更缺乏典型的肺炎体征。可表现为食欲缺乏,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有些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发热,体温多在39℃以下,个别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多汗。听诊可发现啰音。要引起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