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本双
“老师对我们特别好,在这里跟在家一样,吃得好,学得好,生活得也很开心。”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儿童小张说。小张的父母外出打拼,留他在这里托管。13年来,中心累计托管留守儿童20000余人次。
建设标准化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我是竹山县人,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我了解家乡很多留守儿童存在监护不力等诸多问题,便萌生了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想法。最初,筹集资金是难题,我四处借钱,终于在宝丰镇建起了第一家托管中心。2012年春季开学时,学生人数30多人。”中心负责人王太祥说。
中心有学生宿舍、学习室、办公室、衣物间、仓库、图书阅览室等,还设有活动室(餐厅)、球类、棋类、有线电视等娱乐设施,同时设置了亲情联系处,开通了宽带网络,留守儿童可随时与家长进行网络视频联络。“我们要确保留守儿童吃得营养,玩得开心,学得有劲头儿,童年不孤单、不失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心负责人阮芳表示。
竹山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娇娥介绍,为了解决留守儿童托管机构普遍面临的“身份不明”问题,当地政府帮助符合条件的托管中心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使之“身份”合法化。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乡镇实施属地管理模式,留守儿童托管机构很快走向合法化、标准化、规范化。
竹山县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对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面临的资金、场地等普遍困扰,政府各部门帮助协调场地,配置办公设备、“希望厨房”“希望书屋”等设施。招募“城市合伙人”,募集社会资本,招募志愿者壮大师资……截至目前,已先后在竹山县溢水、宝丰等乡镇开办了9个标准化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精心呵护让留守的花朵绽放
“儿子吴浩轩在宝丰镇施洋小学读四年级,我们外出务工,把儿子寄放在中心,管吃管住,还负责每天的学习辅导、日常看护等,我们很放心。正月里送去,腊月接回家。今年每个孩子每月收800元托管费,价格很亲民。”在浙江务工的家长吴双说。
2014年,竹山县政府颁布了《竹山县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县委政法委、综治办为业务主管单位,团县委及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乡镇实施属地管理模式。中心制定了《天英留守儿童托管协议》《托管风险告知书》《工作人员安全责任书》《接领制度》《学生体检自检自查》等规章制度,管理规范。
“竹山模式”迅速在十堰市铺开,全面扶持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成为当地“关爱留守儿童,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突破。如何最大限度地暖心关爱留守孩子?当地主管部门多方联系,为留守儿童争取生活补贴和奖(助)学金,冲抵托管费用。同时,争取省内单位、地方党政、社会公益资源支持,保证孩子们的营养、学习用品补给等。
“中心不仅承担入托学生的食宿、管理、监护、学习与心理辅导等服务,还采取集中托管和分散帮助相结合的方式,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安全防护、亲情互动、心理抚慰、学习辅导、应急救援等关怀服务。其健康、舒适、安全、放心的托管环境赢得了广大外出务工家长的信赖,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竹山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淳说。
中心户外大课堂项目负责人陈中诏介绍,中心每年组织6次户外大课堂活动,通过开展“走进博物馆”“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暑假看北京”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开阔视野,提升自信,也在享受童年快乐的同时增强了团结协作精神。如今,最早一批被托管的孩子有的已上了大学,他们会趁暑假期间回到中心义务支教,让关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