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建设 PDF版下载

栏目: 集思录

版面: 家庭建设

从互不侵害到守望相助


    ■ 薛元箓

    家风的外化效应,对于生活在城市小区的业主们而言,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近在咫尺的邻里关系。社会物权意识的普遍提高,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高度密集的背景下,将原有的情感型邻里关系逐渐转化为法律意义上的相邻权关系。

    贵州高院曾发布“2023年度物权纠纷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半数案件都属于相邻关系。而从案件所涉及的物权分类看,引发相邻纠纷的潜在诱因还要更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相邻纠纷,无疑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而如何避免相邻纠纷的产生,则需要更多的传统邻里观念的襄助。良好的家风,不仅可以形塑优秀的私德,更可以衍生优秀的公德,从而为邻里关系增加情感温度,重塑“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人际理想。

    笔者所在的小区,同时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邻里场景:一种是连对门邻居的姓氏都不知道;一种是出门旅游时可以把钥匙托付给邻居。前者是建立在边界感和隐私权概念下的邻里关系,潜台词是互不侵害。后者则是建立在信任和情感之上的邻里关系,守望相助。从互不侵害到守望相助,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信任和情感积累达到一定标准时,边界感和隐私权与隔膜、冷漠形成的一体两面,终会破解。从小区风评看,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显然更被接受。同时,人们也将此视为他们的良好家风而不吝赞美之辞。

    据统计,2023年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3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万人,城市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了0.94个百分点。“2023中国经济年报”解读称,鉴于发达经济体80%左右的城市化水平,中国的城市化还有较大空间。随着城市化率和居住条件的迅速提升,城市人际关系和社区人际关系正面临着不断重组的局面,也为社区服务和城市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想象空间。其中,以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交流为基础的家风建设,外化为以邻里之间情感交流为基础的睦邻友善,不但已被历史和现实所证实,而且理应为构建城市化时代的社会和谐作出更多的贡献。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