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协同教育 PDF版下载

栏目: 我做妈妈

版面: 协同教育

暑假如果只报一个兴趣班


    ■ 杰西卡

    每年暑假是家长们讨论兴趣班的小高峰:到底哪个才是最适合孩子的?今天,分享一下我家选兴趣班的思路,给有同样困扰的父母们做个参考。

    我家的兴趣班原则

    概括来说就三个字:放、弃、收。

    放:学龄前,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多尝试,好的教育就是打开更多可能性。

    弃:允许孩子尝试后放弃,但放弃的前提是不在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放弃。

    收:广泛尝试后精简。选择一个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尝试一个她不怎么喜欢但通过练习可以做好的,让孩子明白未来自己也需要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

    喜欢也会打退堂鼓

    孩子选了兴趣班也不一定能坚持。女儿小D的自由泳动作挺标准,教练提出新要求:换气更加连贯、速度更快等。新的目标,意味着更加艰苦的训练,还有压力。此后,小D每次去游泳班前讨价还价,还表示不想再学游泳了。

    我和先生觉得要帮她体验一下,再坚持一下,体验成就感。于是,先生在游泳馆办会员卡,每次小D上课,他就在旁边的泳道游泳。这对小D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她发现爸爸虽游泳速度快,但姿势不标准,也在学习。她不仅想要让自己的动作更标准,成为爸爸的榜样,而且还希望在速度上把爸爸PK掉。我则经常把小D的努力过程,实现的小目标放大。她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目标上,逐渐渡过了瓶颈期。

    不喜欢也能做好

    小D28周早产,肌张力异常,空间感知能力不好,协调性不强。她对身体的掌控力没信心,在竞技中缺少安全感。

    攀岩是对她这些有帮助的运动,我们希望她即便不喜欢也要学。她上了两次课后就认怂了:“妈妈,我肯定学不会的。”先生觉得让她坚持下去的最好方式是我和她一起学。而我严重恐高,第一次爬儿童墙,上去容易,但站在高点我死活不敢放手,僵持好久,不管下面的人怎么鼓励,我都不敢放手。直到最后感觉没力气后,我硬生生地自己爬下来。

    那天晚上,先生问我,是不是真的很可怕?要不就换个其他的吧。我坚定地说:“继续吧,我和小D一起自我挑战。”开始上攀岩兴趣班上,我恐高程度比小D大,我真的有过在顶端哭出来的经历。但意外的是,小D在这个过程中给我鼓励,她等我下来后会立刻冲过来抱抱我、摸摸我的头,在先生开我玩笑时捍卫我。而我每一次咬牙继续,给了小D很大的激励。此后,她再也没有说过要放弃攀岩。

    如今,我和小D可以爬到顶端后轻松放手下来,我们垂直攀爬的速度都提高了,也学会了平移、换脚、交叉手和三点式。我们经常聊心得,发现我们仍会恐惧,会出现“自己是不是能做到”的疑惑,但也都明白这些情绪是正常的。这个认知给了我们两个人特别强大的力量感。

    希望小D坚持的、发展的能力和品质,我们父母就先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目标,这是价值选择。基于这个目标,我们都可以自主选择在乎的事情,并且真正为在乎的事情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

    (作者为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育儿专家,著有《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等书。)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