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理论 PDF版下载

栏目: 特别策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30

版面: 理论

坚持开拓创新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阅读提示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开拓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 冯留建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招。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开拓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开放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着越发复杂的形势和更加繁重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抓住重点、牵住“牛鼻子”,针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出击,打通制约发展的堵点和难点,通过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着力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涉及众多领域,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无疑处于基础性和引领地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度挖掘现有体制机制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党的建设等全方位多领域的改革有序推进。通过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其他各领域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形成联动效应,形成有机整体,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逻辑。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重大部署。一要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标准,通过技术创新、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多维并举,促使现有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着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二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通过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在生产流程、交易渠道、制造流程等各个方面进一步转型升级。三要因地制宜,充分立足我国经济要素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激发不同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深度挖掘产业特色,积极创新产业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统筹推进深层次对内改革,又要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一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现有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推动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二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和投资之间相互促进,进一步提升参与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畅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内需与外需的联动,形成“以内领外、以外促内”的良性互动格局。三要坚持系统谋划,增强对外开放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不断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形成商品、资金、技术、人才、数据合作与交流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大开放格局。

    坚持人民立场,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现代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大民生领域改革,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民生问题关系国之根本。全面深化改革要瞄准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生问题,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以全局性思维深入推进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改革。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第三次分配的体制机制。二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进一步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三要健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提高群众参与程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善于倾听群众声音。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出发制定改革措施,既要进一步增强顶层设计,又要注重汲取基层的群众智慧和实践经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参与程度,从而有效提高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守正创新,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破立并举,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以更加坚定的毅力和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勇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开新的局面。

    坚持破立并举,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新征程上,各领域各项改革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又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先立后破、稳中求进的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落实。一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完善落实机制和督查举措,做到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增大胆量、走稳步伐”,敢改敢破,及时总结新时代实践探索的现实经验,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改革的前瞻性、预见性、创造性,推进各领域改革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加强系统集成,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改革协同共振、系统集成,形成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一方面,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坚持用系统思维谋划全局,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进一步加强改革各项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举措同其他领域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改革整体效能,从而进一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征程中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依旧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继续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开拓创新,抓住重点问题,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更好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