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琦
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体育设施在节假日及寒暑假向学生开放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小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面向学生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应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间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
这一通知无疑是对当前青少年体育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推动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力举措。学校体育设施“不放假”,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和电子产品的普及,青少年的体育活动时间被严重挤压,身体素质普遍下滑。而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孩子们从课业中暂时解脱出来,体育设施的开放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释放活力、享受运动乐趣的平台。
通过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大化利用,满足更多人的健身需求,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的繁荣。这对于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种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有效途径。
当然,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和细致周到的安排。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必须具备健全的安全管理规范和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设施的质量和数量,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锻炼需求。此外,通过与社区、健身社会组织等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实现体育设施的开放和管理,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不仅仅是一项政策要求,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它传递出的是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视,对体育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学校加入体育设施开放的行列,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和更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