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周刊 PDF版下载

版面: 家庭周刊

“爱心妈妈”我要一直当下去


    开栏的话

    落实《全国妇联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深化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妇联及社会公益组织等招募了众多“爱心妈妈”,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体关爱服务活动,同时鼓励“爱心妈妈”发挥专业特长,聚焦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实际困难,定期探访、持续提供关心关爱和精准帮扶。在此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无私奉献、深受被帮扶儿童喜爱的“爱心妈妈”。我们选取部分“爱心妈妈”的口述实录或她们与孩子的通信,以飨读者。

    口述:李佳

    整理: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

    我今年36岁,是重庆市铜梁区南城街道黄桷门村“两委”委员、综合服务专干、妇联主席。

    2016年,我被推选为村妇联主席,按照市、区妇联关爱困境儿童的相关要求,那年只有28岁的我当起了困境儿童梅梅的“爱心妈妈”,有了一个只比自己小12岁的“女儿”。

    其实,我从2012年开始就以村干部的身份帮助梅梅了。她13岁失去父亲,妈妈和姐姐智力重度残疾,生活均无法自理。父亲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全落到梅梅身上。我至今难忘第一次到她家的情形:小小的梅梅忙里忙外,妈妈和姐姐连饭都不会做。

    我和她结对后,一有空儿就往她家里跑,教她做家务,为她送米、送肉、送油,给她妈妈、姐姐理发、剪指甲、洗澡,帮她打扫房间。慢慢地,以前不爱说话的梅梅能跟我说心里话了,有困难也愿意找我帮忙。

    2015年,梅梅考上高中,为了让她安心学习,我四处寻求帮助、争取政策扶持,提请村委会同意每月资助她500元,请人为她妈妈和姐姐做饭、喂食。

    梅梅读高二那年,给母亲和姐姐做饭的伯母突然不干了,梅梅面临辍学,哭着来找我。我多次给伯母做工作,最终伯母承诺照顾她母亲和姐姐直到她高中毕业。

    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我常去给梅梅送衣服,帮她打扫卫生、煮饭、关心支持她。梅梅早已成了我的家人,她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竭尽全力解决。

    梅梅18岁时,我鼓励她参加高考。但就在那时,梅梅妈妈得了败血症,她无法安心复习迎考。那期间,我多次去找梅梅面对面沟通,还通过短信留言安慰、鼓励她,同时帮梅梅妈妈和姐姐申请“三无”人员救助金,并将她妈妈送进医院,委托伯母照顾,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高考后,综合考虑梅梅家里的情况,我建议她填报重庆一所医学专科学校的护理专业。为保证梅梅之后能够安心入学,我多方协调将梅梅妈妈和姐姐送入老年公寓,由专人照顾。

    后来,梅梅在护理专业实习期间觉得自己知识和能力不足,我便鼓励她考取本科再学习两年。现在她已取得本科学历,在重庆市渝北区工作,通过自己的收入改善了家庭状况。

    能凭借自己的力量陪伴、帮助梅梅走出困境,看着她的家庭一点点好起来,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现在,我又结对了一个父母双双服刑的困境儿童小宜,小宜阳光开朗、积极向上、成绩优异,是一个人人夸奖的好孩子。未来,我会一直做“爱心妈妈”,将爱心传递下去,尽我所能照亮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之路。

    (文中儿童均为化名)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