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理论 PDF版下载

栏目: 女学热点

版面: 理论

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与妇联组织创新建设

——聚焦第五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讨会


    阅读提示

    第五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指导下的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妇联组织创新建设与新时代妇女工作”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之间,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

    ■ 林烨 刘子一 王向梅

    近日,由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发展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院)举办的第五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指导下的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妇联组织创新建设与新时代妇女工作”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指导下的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妇女事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推进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杜洁研究员指出,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创新的驱动力。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各地区妇女发展水平仍不平衡、妇女发展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国内外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议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促进全球妇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吕静教授指出,纯真与互爱、平等与自由、财富与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理论的重要范畴。研究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理论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代际关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宋少鹏教授从“生产-再生产”出发剖析女性作用,同时注入时代因素,认为可以从中国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思想资源,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陈曦副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妇女独特作用的重要论述在“两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妇女解放的规律性认识,指明了新时代妇女解放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作出创新性贡献。

    中华女子学院高歌博士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联工作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是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重大问题的思考。

    山西师范大学畅引婷教授认为,坚持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必由之路,解放全人类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活的灵魂,挖掘本土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基础。

    济南大学戴科栋博士认为,马克思主义女性观是以性别平等为内在要求,以实现女性的彻底解放为根本宗旨,以两性和谐共生为哲学诉求,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的唯物史观女性观,对新时代女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妇女在经济、政治、健康、教育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妇女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华女子学院曹文副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南,其鲜明特色与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冮树革研究员认为,应当把推动妇女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法治建设、以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妇联组织自身发展建设相结合。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上官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注妇女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推动妇女在劳动关系、政治权利、文化思想、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构和改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赵崔莉教授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拓展了妇女发挥经验和提升知识层次的国际场域,增进妇女权益的普遍认同,为妇女在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赋能。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教授从乡村振兴与妇女发展角度指出,应关注农村男女两性对乡村振兴的主观理解、需求与态度的差异。乡村振兴的学术研究、政策议程和实践过程应当纳入“性别透镜”,重视赋权农村妇女。江苏大学尚宇菲博士认为,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基础条件和必要保障,应当优化中国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方案。中华女子学院张源博士认为,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指导人工智能时代的性别赋权意味着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指导,积极拥抱科技,直面科技异化,坚持以人为本。中华女子学院朱晓佳博士认为,加强家庭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家庭文明的建设与家庭美德的弘扬。河北经贸大学尼莎博士认为,“母性思维”观念有助于家庭亲密关系和信赖关系的产生,建构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妇女运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写在旗帜上。与会学者从建党前后、延安时期和集体主义时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张珊珍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最初的妇女解放思想是注重妇女的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其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进一步思考妇女问题时,更加注重妇女解放与阶级解放的汇合,通过实现社会主义来实现妇女的解放。

    中华女子学院韩贺南教授基于“四三决定”考察妇女主体性的建构。她指出,一方面广大妇女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同男人一样的主体力量,另一方面由于妇女其自身的性别特点,成为某些特殊领域实践活动的主体。西安交通大学金沙曼教授认为,延安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科学指南、有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卓越领导以及广大劳动女性为妇女运动的主体。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张文锦以甘肃省妇女工作为例探讨了对妇女家庭内外生产要求的权衡。她指出,集体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妇女在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之中的矛盾,塑造着妇女的社会角色。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朱伟认为,山西农业合作社运动让妇女树立了认同劳动解放、劳动互助和劳动光荣等新劳动理念,使妇女成为有主体意识、尊严感和劳动自觉性的新妇女。

    妇联组织创新建设与新时代妇女工作

    妇联作为党和国家联系妇女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开展妇女工作最可靠的助手,是妇女群众信赖依靠的温暖娘家。新时代新征程,妇联在做好妇女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组织建设。中华女子学院陈伟杰副教授认为,妇联组织面临着“行政入位政治”的特点。这种结构产生两种具有悖论性质的结果,影响着妇联职能的履行。妇联组织的改革呈现出由政治依托行政转向将政治依托行政和政治溢出行政相混合的倾向。中华女子学院刘子一博士指出,妇联应引领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引导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和敢于追梦的奋斗者,激励广大妇女跟党奋进新征程。黑龙江省妇女研究所王茜博士关注妇联组织在“三新”领域的覆盖。她指出,应从突出政治引领导向、创新工作活动方式、强化作用机制建设、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四大路径来推进“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和妇女工作。中华女子学院聂真真博士指出,政策实践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新兴实践方法,在提高福利政策的保障水平、促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上具有重要意义。中华女子学院李慧波博士认为,应当把握融媒体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传播带来的机遇,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传播的路径,推动青年人树立性别平等意识。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与会学者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之间,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发展学院)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