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实习生 毕然
7月27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协办的宗璞创作80年暨《宗璞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7月26日是作家宗璞96周岁生日。从事文学创作80年来,宗璞以笔耕不辍的精神,为当代文坛奉献了文质兼美的小说、散文、童话、诗歌作品,并以“诚”与“雅”的文学品格书写了20世纪知识分子赤诚而坚韧的家国情怀。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坚出席并致辞。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化部原部长王蒙线上致辞。96岁的宗璞亲临现场,并致辞答谢主办方和读者的厚爱。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主持。
张宏森在致辞中表示,宗璞是一位辛勤耕耘八十载的杰出作家。她的作品宛如永不黯淡的明珠,在文学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指出,宗璞是当代文学发展的推动者,她的作品既有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又有对人民情感的刻画抒发。宗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在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中,以文补史、以文证史,显示了宏大的史诗风格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黄志坚在致辞中说,宗璞等名家、大家是成就中国出版集团名社、大社的源头活水和宝贵财富。“正是因为一大批像宗璞这样的名家、大家的信任,我们才有一大批优秀作品出版并传之后世,名社才能得其名、成其事。今天《宗璞文集》的出版,便是名家名社联手的又一力作。”
王蒙在视频致辞中谈到,宗璞的文学作品优雅高尚,书香文脉、风云忧患、柔韧尊严、精致细腻,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精品之作。“宗璞的长篇小说系列《野葫芦引》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在百病皆生的情况下,她仍然从容细致地完成这部大作,把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把西南联大的中国知识分子经历留了下来,这是史笔,也是她深受文坛同行、读者喜爱的根本原因。”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陈建功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初,他与汪曾祺、宗璞一同参加太湖笔会并互相以诗赠友的佳话,向宗璞创作《野葫芦引》系列作品时直抒胸臆、顽强拼搏的精神致敬。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阎纯德、湖州学院教授何英在座谈会上先后发言。大家谈到,宗璞的作品气韵独特,蕴含东方传统哲学和西方人文思想的精神内涵。
“80年,路好像很长,又好像很短,一下子就到了现在。”宗璞向在座的主办方、出版界朋友、学者嘉宾真诚地表达感谢。96岁的她坐在轮椅上,回忆起父亲冯友兰的教诲:“父亲跟我说过,‘和’好像一道菜,必须许多的味道合在一起;而‘同’是一样的菜在一起。”
李敬泽在总结时表示,今天大家汇集在此,是为了庆祝宗璞创作80年,庆祝宗璞保持创作状态旺盛、保持才思不绝的80年。对中国文学界、对每一位热爱宗璞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座谈会上,宗璞之女冯珏、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赵萍代表亲属和出版方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了十卷本《宗璞文集》,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代表文学馆接受捐赠,并向宗璞颁发入藏证书。
宗璞少年时期开始写作,展露才华,写作生涯迤逦80年。她的写作宗旨是“诚”与“雅”,“雅”是艺术性,“诚”就是说真话。她的作品在简洁的文字、生动的情节之下有体会不尽的隽永含义,是经得起反复阅读的文学精品。《宗璞文集》全面收集她写作80年来的优秀作品,编为十卷,包括散文、中短篇小说、童话、诗歌、论文、翻译以及长篇小说,并附有重要的访谈和《宗璞文学年表》。 《宗璞文集》的编辑工作历经近三年,其间宗璞以耳读的方式回顾了收入文集的几乎全部作品,并对重要作品做了修订。十卷文集,是宗璞80年心血的结晶。
会场还展出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珍藏的宗璞珍贵手稿、照片资料,其中宗璞1948年《雪后》手稿为未刊稿,属于国家三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