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朱劲松
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谋划、深入推进“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服务品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结对留守困境儿童27389名,其中三类应结尽结儿童14460名;“爱心妈妈”32548名,其中妇联代表执委13765名,在思想引领、生活帮助、学习帮扶、心理疏导等方面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暖心服务。江苏着重从四个方面有序推进,确保“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服务常态长效不断线。
关爱对象怎么定
各级妇联以民政系统认定的留守困境儿童作为结对关爱基本对象,结合排查走访、信息核比、精准摸排等,筛选出需要重点关爱帮扶的留守困境儿童,建档立卡、及时更新、动态管理。
一是参与排查摸情况。2022—202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问题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省各级妇联组织按照“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要求,全面摸排、了解掌握留守困境儿童基本情况。
二是依托民政调数据。与民政部门建立沟通对接机制,通过民政系统一站式综合信息平台,获取本地留守困境儿童实时信息数据,并从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层面建立详细档案。
三是联动执委上门访。发动各级妇联执委按照属地化原则开展“敲门行动”,对名单中留守困境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状况进行摸排,掌握需要重点关爱帮扶的儿童信息。
四是分类评估精准筛。在走访基础上,充分征求村(社区)“两委”干部、驻村(社区)民警、网格员等人员意见,结合民政系统留守困境儿童四色管理评估情况,重点聚焦家庭监护缺失或家庭教育不当等导致生活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散居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确定亟须结对关爱的儿童。
“爱心妈妈”从哪里来
各级妇联通过组织化动员、社会化招募、自主化申报等途径广泛发动,吸引凝聚了一大批为留守困境儿童实施关爱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爱心妈妈”队伍。
一是妇联干部示范带动。全省2870名专职妇联干部立足所在地、深入联系点结对帮扶留守困境儿童,争做“爱心妈妈”。各级妇联干部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岗位职责,开展各具特色的结对关爱工作。
二是代表执委广泛参与。各级妇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动员。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2万名代表执委加入“爱心妈妈”行列。
三是行业系统主动作为。各级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推动各行各业立足岗位、发挥特长,踊跃参与“爱心妈妈”结对关爱。
四是团体会员和专业组织等有力支持。各级妇联团体会员是“爱心妈妈”的重要力量。各级妇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发现、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吸引凝聚专业力量加入“爱心妈妈”队伍。
结对关爱如何开展
江苏各级妇联围绕让留守困境儿童思想有引领、生活有帮助、学习有帮扶、安全有保障的总体目标,形成了“1+N”结对关爱机制、“123N”工作法等一系列组织结对关爱的方式。在推进过程中,江苏省妇联始终注重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抓住一个灵魂,强化思想引领。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引导“爱心妈妈”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不断激发孩子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朴素感情。
二是强调一个关键,突出精准有效。坚持供需对路、精准有效是我们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的鲜明特点。建立“1+N”结对关爱机制,实施一人一策,持续不断把小而暖、实而准的关爱,送到最需要帮助的留守困境儿童身边。
三是夯实一个基础,做实常态联系。在基层创新探索基础上,推进“访、听、记、议、帮”工作法,有效引导“爱心妈妈”做好常态联系。
这项工作如何保障
为持续有效推进“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我们着重从三方面予以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省妇联定期向省委汇报“一户一策”精准微关爱服务工作情况,出台困境妇女儿童精准微关爱服务机制和留守困境儿童结对帮扶机制,推动纳入民生实事,促进结对关爱工作不断提质升级。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积极争取财政经费,并通过基金会等公益平台,广泛开展社会募捐。目前,省妇联正在积极争取省农业农村厅支持,推动将“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大局,纳入帮促整体工作计划。
三是强化队伍保障。各地妇联在做好“爱心妈妈”建档立卡、完善信息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打造工作室、建立微信群、召开研讨会等多种方式,保障关爱队伍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