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钱昀
赣鄱大地,红色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三次考察江西,心系民生福祉,情牵万家灯火,始终激励着我们把妇女儿童的事办好、办实、办到心坎上。江西省妇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根据全国妇联部署,将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全省招募“爱心妈妈”27445名,精准结对留守困境儿童30616名,实现结对关爱100%动态全覆盖。
机制先行,筑牢坚强“后盾”
江西省把“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作为家庭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链接点,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关爱帮扶格局。
高位部署“一盘棋”。江西省委分管领导多次调度留守困境儿童关爱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共同抓好“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尽快实现结对全覆盖。各部门将“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纳入中心工作,集中力量办好办实。
横向协同“一条心”。妇联、社工部、法院、检察院、教育、公安、民政、卫健、妇儿工委办等9部门加强分工协作,信息共享、齐抓共管,形成“联络员沟通、处室联办、部门谋划”的“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协同管理机制。
纵向联动“一股劲”。召开全省妇联系统“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专题工作会,省市县乡村五级妇联上下联动,同步启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推行“一周一梳理”“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小结”“一年一核查”制度,加强统筹指导,确保各项举措落实落细落地。
精细化匹配,绑定爱的“链接”
为帮助留守困境儿童解决问题和困难,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江西各级妇联广泛发动摸排匹配,推动形成精细化成规模的关爱局面。
组建百支“爱心妈妈”队伍。形成“一县一品”,涌现出景德镇“瓷都妈妈”、新余“敲门嫂”、赣州龙南“围屋妈妈”、抚州乐安“刘莹姐姐”等各具特色的“爱心妈妈”品牌。
联动千个“爱心妈妈”关爱阵地。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儿童活动中心、阳光驿站、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资源,联动全省千个阵地开展结对关爱。
促成万名“爱心妈妈”精准结对。与民政系统联动建库,全面摸排,分析研判,精准匹配,建立《爱心妈妈+留守困境儿童名册》,一人一档,一对一策,动态管理。
多元化关爱,温暖心的“港湾”
为推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江西省妇联拓展外延,深挖内涵,凝聚联合联动的关爱儿童暖心合力。
创新特色主题关爱。创新性开展“11+N”主题关爱,聚焦红色、科普、健康、爱国、体育、权益、文化、感恩、生态、美育、劳动11个主题,拓展N项特色,每月集中11天宣传一个主题,展示“爱心妈妈”感人故事、经验做法和成果成效,营造结对关爱浓厚氛围。
常态化关爱结亲。实施爱心妈妈“六个一”关爱,推动个人结对向家庭结亲延伸,为留守困境儿童送去家庭温暖和友谊亲情,促进家庭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聚合社会资源。积极发动团体会员,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关爱,开展“陪伴的力量”和“益企同行 幸福未来”宣讲进园区等活动2.3万余场,线上线下覆盖85万人次。
全链条支持,激活爱的“引擎”
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的作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载体,给予“爱心妈妈”更多激励支持,吸引全社会的仁爱之心、关爱之情。
交流培训成长。举办全省“爱心妈妈”“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分享交流”示范培训,建立省市县三级赋能培训机制,统一培训课程内容,鼓励因地制宜拓展培训,提供全周期支持。
志愿服务提升。积极回应妇女儿童关切,将“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纳入志愿服务体系,健全巾帼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强化巾帼志愿服务项目建设,打造“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品牌。
完善激励赋能。探索“爱心妈妈”激励机制,通过成立“爱心妈妈”工作室、创作“爱心妈妈”舞台剧、编好“爱心妈妈”故事书等,增强“爱心妈妈”荣誉感。
下一步,江西将继续用心用情落实落细“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任务目标,努力为每一个孩子带去党的阳光雨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