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元箓
巴黎奥运会持续了半个多月,作为家教旺季的暑期因之充满了体育话题。许多家长的“带娃”心得也有了升级版:除了研学班,还有运动场。
比较传统教育,体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兼容了身心两方面的健康诉求,将以传递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观,拓展为全面素质培养的现代教育观。体育,就是对青少年从体魄到人性塑造极具形象化的教育表现形式。而体育的欠缺或不足,也会及时反馈于他们的身心表现,随时向人们发出健康警告。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因缺乏体育锻炼而导致的“脆皮”青少年各类健康困扰中,记忆力下降占43.4%,情绪差、不稳定占42.2%,免疫力下降占41.9%。其他问题还包括:睡眠质量差、视力下降、眼部干涩、脱发等。另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6岁以下和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比较明显,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癌症发病率均比2015年有所上升。
另据一项心态研究调查显示,每个星期运动至少150分钟的青少年,成年后的平均精神状态得72分,而每周运动不到30分钟的青少年则仅得55分。精神状态包括积极、满足、放松、专注、沉着、坚韧、自信、警觉、冷静和活力。专家警告,Z世代的精神状态得分低,可能对他们未来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影响。
显然,仅仅依赖学校教育来保证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是不够的。随着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对体教融合机制影响的逐步加深,兴趣体育和基础体育更多地下放给家庭教育,家长带领孩子共同参与体育锻炼将成为一种常态。考虑到学龄前儿童的学校体育空白期,如何营造家庭体育的良好氛围,将成为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
具体到家风建设,如果说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那么,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良好家风的当然指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密集的暑期研学和娱乐中,体育运动的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带领孩子动起来,也因此成为家长的一种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