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小月,带着妹妹来村里一趟,有惊喜哦……”
“OK”。
电话里简单的对话,5分钟不到,小月骑电动车带着妹妹小紫便出现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姐妹俩一进门便冲着王文香乐呵地笑:“姐,有啥惊喜?”“给你们买的小礼物,瞅瞅。”姐妹俩打开塑料袋一看,见是两条漂亮的少女风裙子,便开心得合不拢嘴。
这是王文香和小月、小紫两姐妹的稀松日常,也是铜山区千名“爱心妈妈”和结对困境儿童有爱互动的生动缩影。
作为北村村妇联主席、儿童主任,王文香5年前和两姐妹结对,她至今对第一次家访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家里没下脚站的地方,苍蝇到处飞,一个老人带两个孩子”,这样的生活状况着实让王文香理解了“困境”两个字。
边帮老人收拾屋子,边和祖孙三人聊天,从中得知,两姐妹的爷爷、爸爸相继去世,妈妈改嫁无音信,姐妹俩和73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家中经济来源断了;奶奶患有白内障、高血压等慢性病,小紫因天生残疾不能上学,小月自卑,常常一个人蹲在角落不吭声,生活捉襟见肘。
“怎么办?”这是王文香的第一反应,“既然和我结对了,我就要负责到底。”
回到村委会,向民政部门反映情况后,王文香全程协助祖孙三人提供材料,终于为她们成功申请到低保金,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紧接着,她又向铜山区妇联申请了铜山“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救助,资助小月上学,但奶奶的医药费仍没着落,“第一次买好药送到奶奶家时,我告诉老人以后她的高血压药都由我来买,她就哭了,一把抱住我说,亲闺女都没有对她这样好……”
正是王文香持续的爱的供养,这个原本濒临绝境的家庭重新焕发了生机。
每年夏季,北村村的旅游旺季,观荷园内、渔船码头、演绎舞台,村里的活动丰富多彩。“每场活动我都带上小月、小紫参加。她们的原生家庭不幸福,我要通过这些活动,把她们带进生活,融入生活,帮她们学会与人沟通。”
刚开始,两姐妹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为了激励她们,王文香动了一点儿小心思,“我知道她们喜欢汉服,就说‘如果参加活动,送你们一套汉服。’”姐妹俩第一次融入了人群中,“带着她们拓展,穿着汉服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在开心的嬉戏过后,两姐妹抱着王文香第一次体会到了被宠溺的滋味。
参加村里举办的“渔家接亲”志愿服务、荷花节文艺演出、暑期阅读活动……如今,小月、小紫成了当仁不让的小主角,她们一次次活泼开朗地绽放,让村里人刮目相看。
“不让一个孩子拉下”是王文香的初心和坚守,北村村共有困境儿童22名,他们是王文香放不下的责任和牵挂。王文香和村委会同事一起落实分片包挂、 主动询问制度,周周下户走访、月度定期排查、半年集中普查,对全村困境儿童进行“五清”(即基本数据清、基本情况清、社会关系清、成长需求清、关注重点清)式梳理,排查出重病重残儿童4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6人,以及低保家庭等其他困境儿童12人,集中提交村党组织研究确定关爱名单。
对于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除了帮助孩子们实现兜底生活保障外,我链接‘铜山妈妈’和本村妇联执委、学校教师、网格员等爱心资源,分别组团结对6名孩子。”王文香说,通过每周一次课业辅导、每月一次心理疏导、逢节日上门走访、逢假日组织研学,实现常态帮扶不断线,让孩子们不仅生活无忧,还能感受亲情的陪伴,获得心灵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