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春霞 发自北京 8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检护民生”专项行动阶段性开展情况。据介绍,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妇女权益保障领域行政检察监督案件2000余件、公益诉讼案件700余件。
最高检党组于2024年2月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全国检察机关做实做优支持起诉,切实保障弱势群体依法享有、有效行使诉权。自“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支持起诉案件4.93万余件,审查后支持起诉3.46万余件,占审结数的74.8%。吉林检察机关共办理农民工讨薪、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受家暴妇女等群体支持起诉案件1000余件,同比上升148.7%。
不断加大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劳动者权益保障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50余件,其中涉女性劳动者特殊权益保障230余件。
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64万余件2.01万余人,批捕人数同比上升22.1%;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8万余件2.4万余人,起诉人数同比上升24.58%。通过制发“督促监护令”、撤销监护人资格、支持起诉、提起公益诉讼等司法手段,积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民事、行政权益。全国检察机关共制发“督促监护令”1.1万余人;受理未成年人民事支持起诉案件1940余件,审查后支持起诉1580余件;立案办理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案件4010余件,行政公益诉讼提出诉前检察建议2430余件。
持续加强对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障。全国检察机关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置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专用接待窗口,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司法保护的5类控告申诉案件实行“一窗直达”,做到优先接待、及时移送、依法办理。最高检举办以“法治守护半边天,携手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向全社会讲述家暴“反杀”正当防卫案件,发布性侵妇女犯罪典型案例;与全国妇联共同印发涉及“5+2”类困难妇女的司法救助典型案例。各级检察机关聚焦涉众多妇女平等就业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反家庭暴力相关制度机制落实等方面,办理了一批监督效果显著的案件。黑龙江省院与省民政厅强化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衔接力度,加大对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行为的打击力度,严防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增量”行为发生。
对因案导致生活困难的当事人,持续深入推进司法救助工作。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司法救助2.1万件,决定救助1.8万件2万余人,发放救助金1.8亿元。浙江推进“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工作,全省救助困难妇女371人,救助金额19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