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李雪婷 景韵润 张凌漪
日前,伴着蒙蒙细雨,“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颐和城府社区。这里的街道干净整洁,居民尽享惬意生活。休闲长廊里,阿姨们歌声悠扬,孩子们跟着暑期托管班的老师在阅览室大声朗诵着文章。
社区党委书记李红宁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颐和城府社区成立于2012年8月,辖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辖区居民4055户10101人,包括回族、维吾尔族、满族、东乡族、蒙古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共1246户3986人,占总人口的39.8%。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各族居民和谐共处,团结互助,相处得如同亲人。
邻里共跳“和谐舞”
社区内,一间舞蹈教室里传来欢畅的乐曲,记者们闻声前往,几名阿姨正在排练舞蹈,优美的舞姿释放着她们对生活的勃勃热情。陈丽红阿姨告诉记者,自己退休以后搬到颐和城府社区居住,现在几乎每天都来舞蹈室,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她也收获了深厚的友谊。
“我是汉族,我的邻居都是回族,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他们经常给我们送油饼子吃。我们的社区真的很棒,很和谐。”陈丽红说。
跳舞、打牌、下棋……居民们在宽敞明亮、功能完备的活动室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在切磋技艺、互话家常中,社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红娘”牵出民族缘
走进社区活动室,这里正在举办七夕主题活动——“讲述爱的故事 解锁幸福密码”,社区里的几名老年居民朋友动情地分享着自己和老伴几十年患难与共的经历,在场的年轻居民听得入迷,被阿姨叔叔们克服生活坎坷,坚守婚姻生活的朴实感情所打动。
除了举办生动的主题活动,社区还专门创立了红娘工作室。据金凤区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辖区单身群体交友难、老年人婚恋难的现实问题,颐和城府社区于2024年成立“颐和红娘”工作室,持续开展公益性红娘服务,社区居民左东焕阿姨就是“公益红娘”中的一员,她从年轻时便开始义务牵线搭桥。
在为适婚男女介绍对象的过程中,左阿姨积极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婚事简办、拒绝高价彩礼,始终坚持婚恋自由、父母不干涉的理念,并结合辖区多民族聚居的特色,鼓励不同民族之间多交流多交友,目前已促成不同民族之间联姻23对,用实际行动展现民族团结一家亲。
“五融五和”凝聚团结合力
作为一个民族互嵌式社区,颐和城府社区曾荣获2023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李红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社区积极回应群众“关键小事”,用一项项惠民举措、一个个民生项目、一桩桩民生实事,让居民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据了解,颐和城府社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建立“1+N=1”的党建引领民族工作融入社区发展治理新模式,形成了具有社区特色的“五融五和 ‘颐’团和气”特色品牌,五融即党建“融和”,文化“融和”,志愿“融和”,警民“融和”,民族“融和”;五和即共建“和”,情感“和”,服务“和”,治安“和”,睦邻“和”。通过建设“石榴籽民族团结主题公园”,组建一个“石榴籽爱心服务站”等8个方面,营造多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
此外,社区还通过提供49项社会化服务、组建11支志愿服务队等多项举措做深做细社区工作,进一步强化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