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婷
近日,“孩子随父骑行遭碾轧”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据事发地河北容城县卫生健康局信息,经过与医院核实,男孩经抢救无效,已身亡。
此次事件让人痛心不已。而悲痛之余,也要反思如何让悲剧不再重演。此次事故中,“孩子未满12岁”“在机动车道高速骑行”“孩子在大人视线盲区”等不安全因素叠加,每一项单拎出来都可以作为未成年人骑行安全的反面教材。
事故发生在自己眼前,家长悲痛,但不得不提的是,此次事故,孩子父亲存在严重的监护失职。据说之前便有网友在孩子父亲发布的视频下面提醒,要注意孩子安全,但没有引起孩子家长的重视。
作为孩子安全的第一把关人,家长的安全意识首先要强。带孩子进行户外骑行时,要选择安全的路线,并控制骑行速度,帮助孩子培育安全的骑行习惯。未成年人对危险的认知及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家长作为其监护人,理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监管及安全教育,才能让孩子远离危险伤害。
近年来,随着骑行运动的持续升温,骑行自行车低龄化现象也日益突出。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进行的事故案例数据分析,不满12周岁骑行自行车与不满16周岁骑行电动自行车分别占骑行事故的7.5%和10.3%。这表明,未成年人骑行出现的事故远比我们想象得严重。
带孩子更多参与户外运动无可厚非,但必须要考虑的是,公路骑行要面对人车混行的复杂路况,遇到危险未成年人是否有能力应对。其实,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做出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然而,不少骑行爱好者并没有严格执行,一些骑行运动的组织者也没有严格限制未达年龄门槛的未成年人参与活动。法律既然提出了约束骑行的年龄限制,必然是经过了严格论证,作为未成年人监护人,家长们不可视而不见。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暑期是儿童、青少年发生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安全这根弦须臾不可松,规则面前更容不得半点“特立独行”。反思这起儿童骑行事故,归因、追责,都是提醒大家,底线是安全,前提是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