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权益周刊 观察 PDF版下载

栏目:巾帼普法乡村行

版面: 权益周刊 观察

北京市妇联:多措并举下好普法联动一盘棋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近期,北京市妇联联合六家市级单位共同开展“巾帼普法村居行”系列活动,以“普法进村居·法治护她行”为主题,把与妇女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服务送进村居、送到妇女身边,不断增强基层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进一步营造尊重妇女、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为推进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统筹行动 织密高质量普法网络

    北京市妇联将“巾帼普法乡村行”作为重点普法工作纳入“八五”普法规划整体格局,结合首都实际,进一步扩大活动宣传范围与合作范围。

    横向市级六部门协同,市妇联联手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印发《关于开展北京市“巾帼普法村居行”活动的通知》,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加强协作配合,整合宣传资源,拓宽宣传渠道,形成宣传工作合力。

    纵向四级妇联组织联动,普法工作层层深入。市级开展“巾帼维权 送法到家”以案释法、“巾帼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我(们)的婚调故事”作品征集评选等三项重点活动;区级妇联制定本区重点宣传活动计划,结合本区实际开展特色突出的宣传活动;街镇妇联指导本辖区内所有村委会、居委会,以“五个一”(即开展一堂专家普法宣讲课、一次乡村“法律明白人”或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讲身边事、一场法治文化活动、一次现场法律咨询服务、一系列主题普法视频展播)为基本活动形式,开展基层妇女儿童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活动,实现全市村居全覆盖。

    主动创新 打造巾帼普法亮眼名片

    北京市各级妇联组织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打造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极具特色的宣传品牌,形成了一张张各具特色的巾帼普法亮丽名片。

    大兴区妇联以“巾帼‘兴’力量 法治护‘她’行”为主题,结合妇联干部维权能力提升年计划,举办全区法治知识竞赛,全面推动基层维权干部成长与妇女群众需求同频共振,切实为妇女群众送法普法、排忧解难。

    怀柔区妇联不断丰富“她·守护”品牌内涵,与区法院联合,围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主题,将普法讲座送至各镇街和村居,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门头沟区妇联联合区司法局,结合“走千家进万户敲门行动”开展“巾帼普法村居行——婚姻家庭篇”普法活动,走进村民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解读民法典法律条文。

    注重质效 争当普法多面手

    本次活动中,广大妇女工作者深入社区、村,走进妇女群众中,用心用情为需要帮助的妇女姐妹释法说理、答疑解惑。

    同时综合运用普法宣传片、海报、宣传折页等多种形式扩大活动覆盖面,以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真正把维护妇女权益工作做在平常、抓在经常、落到基层。普法活动呈现出三个亮点:

    注重集中宣传与日常普法相结合。海淀区北下关街道、曙光街道妇联将“民法典宣传月”工作与“巾帼普法村居行”活动相结合,发放民法典有关各类宣传资料,既有法律条文解释,又有案例分析,帮助妇女群众更好地理解掌握法律知识。密云区各级妇联与公安、教委联合,利用暑期开展防溺水、防拐卖、防性侵以及反校园霸凌、反家暴等法治教育宣传活动100余场。丰台区北宫镇妇联联合镇司法所、镇人大在首联世纪生活广场通过游戏互动的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民法典的相关知识,活动有用又有趣。

    注重线下与线上宣传相结合。顺义区25个镇街妇联通过线上观看“解读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征集指引”讲座,引导各镇街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共同形成反家暴工作合力。

    注重普法宣传与维权服务相结合。房山区城关街道、洪寺村妇联利用律师协会等资源,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矛盾纠纷,就婚姻关系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和解答,活动吸引了社区男女老少的广泛参与。昌平区妇联走进霍营街道、十三陵镇等,邀请知名法律教授讲解“婚姻家庭法治课”,让巾帼亲情服务队队员和妇女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到优质法律资源。石景山区妇联走进苹果园街道苹四社区,结合社区老年人多的特点,重点围绕家庭实务中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进行释法说理,不断提升妇女群众的法治素养,从源头上推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下一步,北京市各级妇联组织将持续深入开展“巾帼普法村居行”活动,通过社会面宣传、集中宣传、网络宣传和开展维权服务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妇女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