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秋影(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未成年人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运动员们的成长和培养,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其背后的成长经历虽各有千秋、各具特点,但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同时,亦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供每一个家庭学习借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众所周知,在擅长的领域内全力以赴,是事半功倍的选择。经过多年的发展,奥运会现有32个大项、329个小项的比赛项目,奥运健儿们通常也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确定了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客观来说,每个人都有相对更加擅长的领域,但天赋是否能够卓越到媲美“奥运冠军”的水平,确实有个体差异,并非“够狠心”逼迫就一定可以。而作为发现者的“伯乐”,父母是否足够敏感,能否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尝试和摸索,以及能否在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积极鼓励、肯定、支持、引导是关键。其中,无论是侧重“狼爸虎妈”还是选择放任,各自都有不少成功的先例。但最终能够获得异曲同工之妙的诀窍在于无论哪种家庭养育方式,本质上都是专注在孩子擅长的领域,且通过不同的心理机制最终内化为孩子自己的动力。
当然,笔者还是更赞同以儿童为主体,亲子之间平等地尊重和沟通。具体建议有三:
首先,尊重+引导。这需要父母为孩子提供或者营造可供选择的成长环境,并在陪伴的过程中敏锐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和反映,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地引导。当然,受制于认识水平和个人经历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哪怕父母主观上愿意完全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客观上能够提供的选择或多或少也必然是带有个人倾向性的。
其次,鼓励+信任。任何事物,哪怕是天赋领域,在学习掌握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长时间枯燥乏味的艰苦训练时,出现退缩、遇到困难可以说是必然。虽说“热爱可抵万难”,但若长时间陷入情绪低迷状态,没有及时正确纾解的话,就此止步不前的例子亦不胜枚举。这时,专业教练的作用之外,如果家长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体验,能理解孩子、有效引导,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没有,家长这时候能够做的就只有信任专业力量和孩子了,所谓的“放任式培养”多数即源于此。因为孩子的成长已经超出父母的经验范围。当然,从成长和发展的角度,这是必然的,也是所有父母在积极追求的目标。但对于儿童,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对于天赋的发现和培养无疑是有很大助力的。
再次,专注+关系边界。一方面,要有全力以赴争取胜利的坚定意志。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孩子会对他人的情绪过度敏感,无法很好地区分情绪和事实。这些孩子有时会在比赛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无意识地松懈,反而有可能给了对手反击的机会,心理因素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当在比赛中遇到队友时的心态处理。此次奥运会奖牌争夺中,也多次出现队友之间较量的赛事,这时候能否区分情绪和事实,真正心无旁骛地专注比赛,对人的精神成熟度要求很高。
“奥运冠军”作为一个符号,是培养孩子的一个参照灯塔,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当一个人既能够全力以赴、高度专注地拼搏做事,又能够心态平和、宠辱不惊地直面任何结果,那么,无论在任何领域,他都将是自己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