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家政女工”李文丽今年格外忙碌。在广州,她代表皮村文学小组参加了ind艺术书展;在澳门,她代表皮村文学小组出席了文学节;在上海,她出现在《从她说起》520女性成长分享会的现场。她的名字,与皮村、文学、女性成长几个关键词紧密相连,而这些又与家政女工的身份形成强烈反差。李文丽是谁?她为何会与文学结缘?以下,是她的口述——
■ 口述:李文丽 作家
■ 记录:熊维西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一个农村妇女的文学追梦
在甘肃省平凉市的一个小村庄里,我,李文丽,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初中毕业后务农、嫁人,后遭家庭变故便开始了漫长的家政工作生涯。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平凡的我,内心深处却藏着对文学的无限热爱与追求。
我的童年是在黄土地上奔跑、在麦田里捉迷藏度过的时光。每到槐花飘香的午后,我总喜欢听老人们讲述古老的故事。那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种子,深深埋进了我的心田,等待着有一天能够发芽、开花。
我的哥哥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姐姐也是高中生,我从小跟着他们读了很多书。在书的海洋里,我常常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时间。那时,我并不懂什么是文学,只觉得书中的故事太有意思,主人翁太了不起。文学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一滴甘甜的雨露,让我心中的种子得以生长。
然而,生活的变故让我不得不面对现实。因为一场车祸,我的丈夫截掉了半条腿,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在上学,养家的重任落在了我的肩上。由于没有技术,我只能干些辛苦活儿。2016年,我在银川做育儿嫂,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我是范雨素》。其中写道:“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她说出了我心里的话,写出了我的命运。她的故事像一道光照进了我的人生,埋下了我写作的种子,内心萌生了去北京、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的想法。
2017年时,在县妇联的介绍下,我来到北京一家家政公司,负责照顾雇主家的孩子。后来,我辗转了解到了皮村文学小组,并从2018年起,每周六往返4个小时前去参加学习。
在日常的细缝中书写不平凡
我没有高深的学问,但我有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有一颗感受生活之痛的心。在繁忙的家政工作中,我看到了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也看到了人们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乐观。这些,都成为我写作的源泉。我用笔记录下这些点点滴滴,它们或许杂乱无章,但却是我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是我对生活的感恩和感动。
我热爱写作和绘画,它们是我情感的宣泄口,是我在情绪低落时的治愈良药。每当夜深人静,当一天的忙碌终于画上句号,我便坐在那盏昏黄的灯光下,拿起笔,让心中的思绪流淌于纸上。那些文字,或许不够华丽,或许不够深邃,但它们却是我最真挚的表达。
随着不断地坚持与投入,我的文章和插画开始在《新工人文学》、微信公众号“皮村工友”以及“鸿雁社工服务中心”上发表。记得有一次,我在《新工人文学》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的母亲》的文章。这篇文章记录了我母亲一生的艰辛与伟大。她年轻时的美丽、在家庭中的勤劳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强,都让我深受感动。我将这些记忆转化为文字,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一个农村妇女的不平凡生活。文章发表后,许多读者与我联系,分享了他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它能够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同时,我的插画作品被收录在皮村工友集体出版的文集《劳动者的星辰》中。那些插画,是我在繁忙工作之余,用画笔记录下的打工生活的点滴。它们或许简单,却真实地反映了我们这些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印制成书,被他人传阅,我感到无比自豪,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文学和艺术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后来,我参加了“鸿雁之家”组织的“30天书写营”。在那30天里,我每天都坚持写作,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那些文字,有的是关于我在深圳打工的日子,有的是关于我对家乡的思念,还有的是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那次书写营,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我还曾在一次家政工作中,利用空闲时间写下了一篇关于家政女工生活的文章。这篇文章详细描述了我们这些家政女工在城市中的艰辛生活,以及我们如何在照顾他人的同时也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和价值。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共鸣,甚至有家政公司的负责人联系我,希望我能分享更多这样的故事,以提高社会对家政女工群体的理解和尊重。
这些都是我与文学相伴的见证。它们不仅记录了我的生活,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学带给我的力量和勇气。文学赋予了我力量,文学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在北京,如果没有文学小组,没有“鸿雁之家”和那些一路帮助扶持我的老师朋友们,我的人生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精彩!我在皮村文学小组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探讨文学,在“鸿雁之家”一起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这里,我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家的感觉。我们一起写作,一起画画,一起用文学去温暖彼此的心房。在文学小组慧瑜老师、小付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我集纳了一本名为《梦雨的世界》的作品集,分为“我”“她”“诗歌”“画”四辑,收录了散文、诗歌、随笔、非虚构文学等共计20多万字,也有400余幅或写意或写实的绘画,非常厚,一只手都拿不动。
可惜,今年8月,由于家事的原因,我不得不离开工作了8年的北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我的文学梦不知道还能否继续。皮村文学小组的老师曾告诉我,文学之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曾在挫折中迷茫,在失败中痛苦,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文学的热爱。我相信,只要有文学相伴,再艰难的道路也能走下去,再黑暗的夜也能迎来黎明。
如今,我依然在文学的道路上跋涉,用我的笔,用我的心,去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不求名和利,只求能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找到那份最纯粹的快乐。
这就是我,一个家政女工,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不平凡的灵魂。我知道,我的文学之路还很漫长,但我会一直走下去,因为我相信,文学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的灵魂所安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