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文振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学校和师生座谈交流,给大中小学生回信,在《求是》发表文章,对广大学子和教育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既充分体现了党对青少年一代的深情爱护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又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努力做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的培养意义
“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人才培养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意义的思想认识。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拥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认同、热爱和忠诚于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事业,并愿意倾其一生为之奋斗。显然,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而不是“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不仅意味着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还决定着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的成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最本质也最迫切的需要。
第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百年实践证明,党和国家为年轻人有所作为和建功立业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所以,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能忽视的政治要求。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根本性失败。我们决不能犯这种历史性错误!”可见,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意义还体现在在青少年中传承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和弘扬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立足神州大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中非常明确地勾画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既精准地描述了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又科学地阐述了其整体素质中的结构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胜任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和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显然,这里的德是大德,包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三爱”、个人立德和奋斗精神。概括起来,培养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分目标:
一是爱,爱社会主义、爱党和爱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定语就是‘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爱社会主义的最好诠释。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认同,坚定服从和支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爱党的集中体现。在爱国方面,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饱满,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强烈,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以上这“三爱”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促进彼此之间的积极互动,也是爱的重要内涵之一。
二是德,既有个人品德,也有社会公德、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大德,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学会自省、自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三是智,重视知识的宽度和学习的深度,在学习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通晓天下道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把求真理、悟道理和明事理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还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
四是美,深刻理解美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提高审美水平、提升志趣品味、拓展艺术爱好和增强人文素养,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用献身民族复兴的高远志向、敢于担当和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去成就美丽的人生。
五是体,具有生命在于运动的意识,保持身心健康,用爱护生命、追求健康的观念和行动,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真正做到文明其精神、强壮其体魄、健全其人格。
六是劳,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既喜爱劳动,又会劳动,还能珍惜劳动成果,在家自觉承担家务劳动,在学校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和参与劳动,做一个热爱劳动、弘扬劳动精神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以上分解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总目标及其意义的理解,又有利于发现存在于分目标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挖掘产生彼此拉动的内在动力,提升培养总目标实现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如“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这一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成立了。”“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这些都有力地说明,在深化培养目标的认识和实践中,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方法论指导。
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的培养方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工作提供了非常科学的方法指导。所以从提升培养方式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来看,有几个着力点是不能忽视的: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既高瞻远瞩,又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实践要领和工作方法。我们既要深刻学习和全面把握其政治意义和理论要旨,又要理解和遵循其方法论精华和实践性指导,在学用结合当中打破原来的思维和工作惯性,提升做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工作的方法论素养和实践水平。
其次,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提出的要求,对过往的人才培养工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系统的盘点,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和怎么培养等关键领域发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揭示背后的主要成因和影响机制,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提出新的实践思路和工作方案。
再次,要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作为全社会都关心和参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程协同联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共识、合力,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中,实现更好的起始、衔接、互动和提升的人才全周期培养。还要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与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和用好人才的文化和制度建设对接起来,让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得到良好的锻炼、发挥应有的作用,确保他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接好班。
(作者系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