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周刊 PDF版下载

栏目:集思录

版面: 家庭周刊

乐见《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的外溢效应


    ■ 薛元箓

    近日,民政部起草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反馈,舆论除了对草案的相关细节各抒己见外,也呈现出超越草案本身的热议和解读,值得玩味和肯定。

    其中,办理婚姻登记无须出具居民户口簿的相关规定,既是热议中的高频词条,也是草案外溢效应的典型代表。针对婚姻登记制度的这一重要程序改进,民政部相关负责人的解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异地工作和生活,现有规定给他们办理婚姻登记带来很多限制,回户籍地办理登记无形中也增加了额外负担,取消当事人提供户口簿的规定则解决了这个难题。

    而事实上,公众对婚姻登记取消出具户口簿这一规定的关注,已经超越了技术探讨本身,外溢为对婚姻文化的更广泛“联想”,形成了一波升级版的舆论解读。

    例如,婚姻登记取消户口簿兑现了婚姻自由这一主流观点,就基于人们对户口簿之于婚姻登记的一种历史性反思,体现出社会对婚姻自由保护机制的渴望。同时,对户口簿在婚姻登记中缺位所可能产生的现实性担忧,也折射出人们对婚姻稳定和情感安全的迫切需求,证实了婚姻制度依然是今天最重要的人类文明价值之一。

    更多的外溢效应,则来自媒体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解读。例如,有媒体指出,婚姻登记取消户口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御高价彩礼风的侵扰,为天下有情人回归情感和纯粹婚姻提供了屏障。再如,针对户口簿这一身份认证形式的预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随着信息化大数据的广泛运用,户口簿或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一项法律草案征求意见能够引发公众的广泛热议,印证了公众参与社会决策和社会管理中积极性的普遍存在。而法律法规的每一次修订,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不仅能够实现法治的进步,更能够推动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此次《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的外溢效应,就完美地证实了这个道理。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