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什刹海

长汀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也是一幅生动的人文画卷……

古城长汀


    2024年8月11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汀江两岸景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为/摄

    汀州古城墙(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摄

    ■ 黄渺新

    在闽西的广袤大地上,有一座历史悠久、韵味独特的古城——长汀。它如一本厚重的史书,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在时光的流转中静静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一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历史悠久。唐开元年间,这里曾设立汀州,是福建唐代五州之一。后来,长汀又是郡、路、府所在地,为闽西中心。

    汀州的兴衰,与一条河有关,这条河是发源闽西流经粤东最后注入南海的汀江。宋绍定年间,长汀县令宋慈开发汀江航运,从此汀江成了贯穿闽西的水上大动脉。此前,汀州人吃的是福盐,有了汀江水运,朝廷核准改吃潮盐,汀江成了运盐通道。当然,汀江的作用远不止于此,闽西乃至赣南出产的大量农林产品、家禽牲畜通过这条水道流向粤东或出口,而海产品、布匹、洋货则逆流而上,进入闽西、赣南。上任、求学、经商、探亲、访友的人,也大多取道汀江。随着汀江航道的开通,汀州成了闽西物资集散中心,经济迅速繁荣,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闽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地位。这种显赫地位一直延续至近代。此后随着公路、铁路等交通方式的兴起,汀江水运日渐衰落,加之河床淤塞,汀江航道最终废止。古老的汀州也随之沦落,失去作为闽西中心的地位。

    “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这句诗生动地描写了宋代汀州人烟繁盛的景况。随着州府地位的确立以及汀江水道开发带来的经济繁荣,汀州开始了城池建设,并一代代不断完善。汀州古城自唐朝大历四年开始修筑,宋代扩建,明代将州、县合并为一城。

    汀州古城墙因势造型,因地设关,或绵延高山,或逶迤平地,或依傍河流,从古城北面卧龙山沿山而下,环抱全城,形成独特的“观音挂珠”景观。古城曾有十座城门,如今城墙大部分拆除,城门也仅存五座。虽然汀州已没落,但曾为州府之地的长汀留下了不少宏伟的古建筑、古城墙,还有文庙、城隍庙、汀州试院、天后宫等,以及众多堂皇阔大、重檐叠瓦的高宅深院,商铺林立、作坊毗邻的老街古巷,香火鼎盛、梵音绵绵的庙宇禅院。

    “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长汀四面环山,一江流贯,城中有山有水,山水相依,是座温润、秀丽的古城。如今,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小城里奇岩、古树随处可见,亭台、楼阁掩映其中。20世纪,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曾赞叹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湖南凤凰,一个是福建长汀。”

    二

    沿一条铺着卵石的洁净小街走进去,道路两边是低矮的小店,木排门年深月久呈黝黑色,里面堆着香烛与纸扎品,散发的香气氤氲整条小街。

    小街尽头豁然出现一个宽阔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巍然高耸的城楼,城楼上有三个雄浑大字:三元阁。这是汀州古城门之一的广储门。城门洞里凉风习习,清凉的条石上坐着闭目养神的老人。

    广场的对面是长汀著名的古建筑——汀州试院。汀州试院是明清两代汀州府八县考秀才的场所,大堂前面有个偌大的幽雅院子,花团锦簇、绿草如茵。院子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东边两株高大的古柏,遒劲挺拔、苍翠欲滴。大才子纪晓岚于清乾隆年间来汀州任主考,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这样记载:“福建汀州试院堂前二古柏,唐物也。”这两株古柏是长汀城内最古老的树木,植于唐大历年间汀州筑城时,至今已逾1200年。

    汀州古城不大,有名的古建筑都离汀州试院不远。沿着兆征大街,往东不远是汀州府文庙,往西不远是汀州府城隍庙。汀州文庙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走在繁华的兆征大街上,抬头就能望见雄伟的棂星门,这是长汀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亮丽的街头一景。

    汀州古城内,古迹最多、风物最奇之处当属乌石山一带。乌石山因其形似卧龙之首,又叫龙首山,山上怪石嶙峋,古木参天。乌石山有曲折古巷通向山顶。

    横岗岭小巷有厦门大学旧址,1937年至1946年,厦大因日寇入侵内迁长汀,校址设在长汀县学内,如今县学是一所小学,其大成殿被辟为厦大纪念馆。在这附近,有两座年代久远、造型奇特、寓意深远的古井。一座名龙泉八卦井,建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历史,古井由条石砌成八卦形状,一层一层上宽下窄,逐层递缩,如一座倒插于地下的石塔,故称阴塔;另一座名为府学阴塔,建于宋代,是宋代文庙的附属建筑,其形状与龙泉八卦井恰好相反,一层一层上窄下宽。古人筑阴塔用意何在?以兴文风也!

    同样为兴文风而建的还有魁星阁,它位于横岗岭巷尽头的小山上,又叫白沤亭。老远就能看见那座小山,一峰独秀,名叫状元峰。魁星阁高三层,巍然耸立小山顶巅,看上去俊逸、秀雅,是一座明代古建筑。拾级而上,只见楼阁突兀而起,四围古木参天,是个非常清幽的所在。据县志记载,宪副吴廷云读书于此,后中进士,官至海南琼州知府,为官清廉正直,人称天下十一清。吴廷云号白沤,故这座魁星阁又叫白沤亭。登楼远望,便见耸立乌石山顶的云骧阁,两楼各据顶巅,相距不远,交相辉映。

    由横岗岭巷往右拐,进入一条曲折的小巷,不远就到刘氏家庙。这是一幢规模宏大的古祠,雄伟壮观,号称江南刘氏五大宗祠之一。刘氏家庙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明永乐三年重建,朱熹曾在此讲学,这里还曾是兵家和政府机关驻地。与刘氏家庙比邻而居的是上官周故居。上官周是清乾隆时期全国著名宫廷画家。刘氏家庙与上官周故居之间是一幢同样宏伟的古宅,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宅前有两根高高矗立的石雕旗杆,虽经风雨剥蚀仍完好无损。

    往前不远,就是逶迤通向乌石山顶的乌石巷,这是汀州古城一条最为幽深的古巷,卵石铺地,毛茸茸的苔藓镶嵌石缝中,勾勒出各种图案。午后,巷子里空无一人、阒无人声,家家户户虽敞开屋门,但屋里不见人影,只看见猫儿、狗儿懒洋洋地躺卧在阴凉的地板上。 

    云骧阁就位于乌石巷顶端,被一列围墙环绕,院门紧闭,到下午两点半才会开放。侧耳倾听,院里很静,唯有古树上蝉鸣绵绵不绝。乌石巷果然有许多乌黑怪石,峥嵘突起。沿巷而下,巷口有座古庙叫三太祖师殿,香烟缭绕,将庙宇熏得黝黑,不时有香客进庙烧香。古庙位于巷口,朝向江流,神殿凌空架在巷子上。这里凉风习习,是个乘凉好地方,有人躺在神殿长凳上,睡得很香。祖师殿后有建于清朝的紫云祠,主祀宋代理学大儒朱熹,进入小小院落,但见乌石累累、古樟如盖,好个幽雅之处。

    再往前便是汀江了,江边景色奇峻清幽。古城墙自卧龙山逶迤而下,蜿蜒汀江边,再沿龙首山而上,傍经云骧阁,复沿龙首山而下,再蜿蜒汀江边,过水东桥,如蛇伸向下游。

    三

    下午三点,再上乌石山,登临云骧阁。山顶很静,几声清脆的鸟啼悸动心扉。云骧阁下有个庭院,幽雅别致,遍布峥嵘怪石,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楼阁为宋代所建,两层,飞檐翘角,凭栏可俯瞰龙潭胜景,可纵览古城风貌。

    云骧阁历来是文人雅士吟诵、聚会之处,如今这里作为革命旧址受到保护,不再有人来此歌咏、唱和,除了偶有游人登临,多是鸟雀飞临此处欢欣雀跃、婉转啼唱。凭栏凝立,低头沉思,忽闻清亮的歌声从山下传来,夹以欢声笑语。原来,山下正在举行龙潭山歌会,每天风雨无阻,一到下午三点,城中居民就从四面八方赶来,齐聚汀江边茂密树荫下,随兴所至,面朝江流对唱几句。此时,江边大小岩石上坐满了人,热闹非凡,人们在此唱山歌、聊天、乘凉,和睦融洽地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沿着古城纵横交错、曲折幽深的老街古巷悠然走去,一边欣赏古城风貌,一边感受小城的闲适。古城最有名的老街是南大街、建设街、五通街、水东街、东门街。南大街位于三元阁与宝珠门之间,与宝珠门、三元阁、汀州试院在同一中轴线上。宝珠门在南大街南端,是一座奇特的古城门,有内外两座城门,中间是宽阔的天井,两侧为兵库与马厩。城门上有宝珠楼,金碧辉煌,现为寺庙,坐在寺庙楼廊上推窗望去,可见天井里行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宝珠门北边是古城豪宅最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明清时官绅富豪的宅第,著名的胡百万九厅十八井、赖氏坦园公祠、紫云公祠都在这里。

    从“古郡南门”牌坊进入,就是绵延数百米的建设街,旧称店头街,是汀州古城最有韵味的一条老街,窄窄、曲曲、幽幽,向东南通惠吉门。街面宽约四米,两边是古色古香的老店,全是木排门,这种门白天营业时可一块块拆卸下来,到了晚上关店时又可一块块拼接起来,它们是活动的,拆下后,店里顿时显得宽敞、明亮。

    如今,店头街最兴旺的行业是木雕,木雕店一家接一家,蔚为壮观。店头街的兴起跟汀江航运密切相关,老街尽头接惠吉门,惠吉门外是汀江,有水吉门码头,一级级石阶通向汤汤流水,粗大的石条已被风雨剥蚀棱角,被岁月打磨得光可鉴人。旧时,人们乘船下汀江,一般都经店头街,出惠吉门登船,若沿汀江溯流而上,也由惠吉门进城。无论出行还是归乡,一般都在店头街歇脚、住宿、吃饭、采购,这些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行人构成庞大的消费群体,遥想当年,这条老街该多么繁华。

    店头街连接多条老街古巷,与杨柳巷相交路口有座十分古朴、别致的四方小亭,青瓦红柱,飞檐翘角,结构简单但饶富情趣,名叫镇武祖师亭。且不管亭名有何蕴意,作为一个远道而来的游客,这座别致的小亭一定能吸引他的目光,使他久久伫立亭下,吹吹老街拂面而来的凉风。

    与店头街相连最重要的一条老街是五通街,五通街有三头,一头通店头街,一头通济川桥(俗称水东桥),一头通五通门。五通街也有众多高大轩昂、富丽堂皇的古宅,林氏家庙、阙氏宗祠就在这条老街上。五通街有众多古宅和手工作坊。我最关注的是这条老街上一家秤具店,小小店堂挂满大大小小的秤杆,一位老师傅戴着老花眼镜,正俯首弓背,在工作台上细心地给秤杆镶嵌秤星。老师傅工作时的谨慎、细致与专注吸引我驻足凝视,不由得对一位老匠人肃然起敬。

    五通门有座高大的城楼,城门外是五通桥,过桥是客家母亲园。客家母亲园呈一艘船的造型,船头静静航行一泓碧水上,园中央有一尊客家船娘雕塑,在无尽风雨里摇橹前行。这尊雕塑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象征远行,象征回归,象征家园,象征异乡,象征千千万万客家人。长汀被称为客家祖地,长汀乃至闽西是客家大本营。汀江浩浩荡荡向南流,无数客家人沿着这条江离开故土,迁徙他乡,繁衍海外。

    客家母亲园一边是汀江,一边是金沙溪,交汇处河面骤然展宽,碧波荡漾,倒映两岸依依杨柳。可惜听不见艄公号子,看不见百舸争流。不过,清晨来到汀江边,能听见两岸码头石阶上此起彼伏的捣衣声,别有一种小城韵致。

    长汀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也是一幅生动的人文画卷。在这里,我们可以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文化的传承,领略到小城的闲适与宁静。它不仅是长汀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