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7°葡萄小镇,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文化的瑰宝。它以独特的景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陈文念
阡陌纵横的原野披着蓊蓊郁郁的翠绿霓裳,散发着一股浓郁的芳香,明晃晃的阳光从葡萄架上的缝隙间漏了下来,显现出一道道色彩斑驳的光影。这样的风景,来自黄海岸边的北纬37°葡萄小镇——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刘家沟镇。这座小镇,仿佛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写意画,镶嵌在黄金海岸线上……
一
北纬37°被誉为世界上葡萄种植的“黄金纬度”,蓬莱作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产地之一、整个胶东半岛葡萄种植的精华之地中国十大酿酒葡萄产区之一,在这条生命线上熠熠生辉。“葡萄小镇”刘家沟镇,位于北纬37°附近,它濒临黄海,海岸线长,海岸葡萄优势独一无二。
小镇高速公路入口的广场中央,有一个十分鲜明的地标——大约10多米高的钢制“中国红”漏斗架造型悬在空中,如盛开的一朵巨大的莲花,又像一把护佑一方平安的巨伞。漏斗架里,紫、绿、红三色铺展出纵横交错的葡萄藤、绿色枝叶和金灿灿的果实。从空中俯视,美轮美奂。
行走在葡萄小镇,异国风情的酒堡星罗棋布地掩映在山水美景中,“天蓝蓝,绿茵茵,葡萄架下果飘香”绘就了一幅与天地、大海相接的绿色画廊。
悠闲徜徉在田野葡萄园,可阅读丰富多彩的葡萄族谱;漫步风情酒庄,可聆听来自异国他乡的葡萄酒故事;留恋橡木桶陈列的酒窖里,可嗅着弥漫的陈香;徘徊葡萄酒品牌展厅,可聆听施特劳斯小夜曲,展开畅想的翅膀……
远处,青绿叠叠的葡萄架铺到天边,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皇妃的凤冠。葡萄架下,五光十色的紫葡萄、白葡萄、绿葡萄……宛如一串串耀眼的明珠。绿叶在阳光照射下映出淡紫色的、浅黄色的晕圈。
湿润的海风夹带着咸湿的味道,裹着绿意中的清香;一望无垠的大海上,偶尔飞过的海鸥为小镇的景色锦上添花。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君顶、沃族、文成城堡、国宾、嘉桐、香格里拉等酒庄相继崛起,它们风姿各异,既具有儒商文雅气质,又拥有浪漫田园的情怀……尤其,位于旅游观光大道旁的文成城堡,以巴洛克风格为主,曾是喜剧电影《西虹市首富》的取景地。走近了,地窖里隐隐的葡萄酒香扑鼻而来,高屋穹顶上色彩斑斓的油画尽是浓郁的复古氛围。城堡依山傍水,被誉为现代版“霍格沃兹城堡”。
如果说,文成城堡在蓬莱风景中是小品,是绝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那么,葡萄小镇则是故事,是小说,剧情“起伏跌宕”。
二
逶迤于山海之间的刘家沟独特的地理位置,巧妙安排了葡萄酒与大海的机缘。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葡萄小镇刘家沟镇从脚下的土地中嗅出了葡萄的芳香,洞悉了葡萄产业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前景。凭借一条条葡萄藤蔓托起了小镇奔小康的大梦想,奏响了绿色藤蔓上的交响乐章。
近几年来,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以涅槃蝶变的姿态迸发出十足的生长力。全镇已发展优质酿酒葡萄基地面积6万亩,葡萄酒企业达到30家,年产葡萄酒10万吨。为助推葡萄产业链发展,刘家沟镇以党建引领合作社为抓手,将农村基层党建与葡萄产业有机联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环境花园美、群众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合作社肩挑两头,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酒庄(企业),按照酒庄的统一标准,向农户提供苗木和生产技术等方面支持,搞好葡萄园生产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服务。由此农民可以得到土地租金和劳务收入,成为产业工人。正如农民迟天雪所说:“有了党建引领合作社,老百姓能到葡萄园打工挣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干起活来也越来越有奔头了。”
葡萄美酒像一道曙光,照亮了这片土地,燃起了小镇人红彤彤的致富希望。酒庄企业家与农民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合作,证明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好酒是从好葡萄开始的,只有种出来好葡萄,才能酿造出好酒。”这里的每一家著名酒庄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葡萄园和数千亩标准化的种植基地,引进了国际化技术前端水平的生产管理经验和栽培技术。酒庄通过基地规模化种植有效地盘活了土地,土地流转变成葡萄酒的第一个生产车间,酒庄邻村的5万户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
与时俱进的葡萄小镇刘家沟镇顺势而为,创新性发展葡萄酒文化,越来越多的葡萄酒企业青睐刘家沟镇这片风水宝地,建设各种主题酒堡和葡萄酒博物馆,开展葡萄生态游活动和文化讲座。如今,蓬莱将葡萄酒文化融入其他行业,激活了这片沃土的仙光灵韵,让仙境山水流淌浓郁的芬芳。
北纬37°葡萄小镇,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文化的瑰宝。它以独特的景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