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居住在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御林西苑的郝大姐今年58岁,是一名文艺爱好者,业余时间喜欢跳广场舞,经常参加手工学校和御林西苑组织开展的文体活动。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郝大姐的相册里,看到了她保存的参加各类文艺活动的合影。她自豪地告诉记者,通过学习秧歌,自己的业余生活更加充实丰富了。
北京市大兴区探索新型农村发展的新路径,改变原有自然村落居住空间和整体布局,形成“里坊制”特色,在安定镇成功落地,探索建立了农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治理模式,也着力提升了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批“里长”和“坊长”亮相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御林西苑是北京市首个宅基地改革试点项目的成果,通过异地迁建,村民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为更好地服务村民享受新农村生活,大兴区创新提出了“现代里坊制”的管理模式,在御林西苑采用20户为“一坊”,约“10坊”为“一里”,形成4里43坊的布局。每坊中心有坊园,作为邻间休憩、交往的承载。
每里设置公园、村委会及村民活动场所。近日,首批4名“里长”和43名“坊长”亮相,“里长”由所在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坊长”则由坊内居住的村“两委”成员、优秀党员、村民代表或村民中的能人、热心人等担任。
据介绍,“里长”主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负责落实所在里的管理工作,包括环境综合治理、矛盾调解等任务。“坊长”发挥坊间当家人作用,负责坊内的沟通协调、维护邻里和谐、政策宣传,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在坊内创建文明有序的大家庭。
“好里坊”议事会
寻找最大公约数
“现代里坊制”打破了新的生活环境中村民沟通不畅的僵局。为及时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社区办联动”里长”“坊长”物业公司等部门,通过召开专题会、入户拉家常、现场调解等,用耐心细心地搭建起了村民间沟通的桥梁。
安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明星介绍,“好里坊”议事会等定期沟通机制,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找最大公约数,充分利用邻里对“坊长”熟悉度、认同感和信任度,坚持坊内事坊内办,努力实现小事不出坊,大事不出里,及时化解邻里纠纷;通过“主动向前”解决各类民生问题600余件,全面推进交通出行、健身娱乐、快递、饮水等各方面工作,群众居住便利度不断提升。
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服务精准性。通过设置里坊工作室、手工学校、安全阵地、御林书院等4个“阵地”,按照居民需求,举办“小手皮影·大梦非遗”“安全同行 彩绘乡土”、多肉植物种植培训、衣橱收纳教学等特色活动,逐步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定向供给,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安定镇党委书记刘建波表示,本着让村民生活更幸福的目的,将依托“乡村新颜你我共绘”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村民潜能,打造新型农村管理的大兴样板,探索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描绘乡村振兴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