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先桃
青石板,小洋楼,一位106岁的老人,一幅展示老人“一句承诺一生等待”的油画画面,组成了我对坝脑村最美好的记忆。
坝脑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车溪乡,与梅江遥遥相望,层层叠叠的山峦排列成天然的屏障,护佑着村内的古老建筑和历史遗迹。那些展现着徽派建筑风格的王氏宗祠、石峰公祠、东泉公祠等一字排开,像乡村的册页,在岁月里舒展。村头的那半亩方塘,在光影的作用下折射出一墙之外那片古村落的沧桑与寥落。
阳光铺洒在村道的青石板小路上,想起第一次来坝脑村,被油菜花海震撼的场面,被山脉裁剪的油菜田像天空铺下的绸缎,黄得金灿,亮得晃眼。那些规模并不算宏大的古建筑群矗立在花海之间,竟也格外醒目。村落里幸运地保存了13座历史建筑,清代咸丰初年为防范猖獗的山匪而建的围墙及设置的门楼,虽然很多已经湮没,但那些躲在泛黄纸页里的文字却依然完整。比如,十世祖王兴化曾任湖广远安知县,后升任莱州府判。他勤勉从政,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十三世祖王嘉端因征讨有功,升任南赣守备府将军。
经历了无数次兵燹洗礼的坝脑村,远的不说,就村内多处古建筑曾作为红军行军驻扎地而言,足以证实这里曾经战争不断。各种可靠的史志文献资料表明,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牺牲且又有名字可考的王氏儿女就有142名。
一位叫王金长的年轻人,就是从这里告别刚刚新婚不久的妻子,参加红军,从此再也没有回来。2023年1月11日晚8时,在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长征之歌》第一集中,百岁老人段桂秀一生等候红军丈夫归来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如果光阴是一个个组装起来的片段,那最早的镜头应该从1932年的秋天说起。江西赣州,于都县车头圩的大樟树下,14岁的段桂秀在婆婆陪伴下,把刚买的布鞋偷偷塞到情郎金长哥哥的手里,脸上泛起一抹红云。那个长得像乌仙公(当地土话)一样的男子叫王金长,在即将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他翻遍全身也找不出一件临别的礼物,就把上衣脱下叠好,送给眼前这个是妹妹也是刚刚和自己成亲的姑娘。
“我至多离开三五年,你照顾好家里人,一定要等我回来。”王金长深情地看着段桂秀说。简短的临别之言,从此定格在段桂秀情窦初开的岁月里,再也没能拔出来。
四季用轮回折叠着一个人的清浅时光,对106岁的段桂秀而言,一个“等”字,几乎成了绵延她一生的主题。
1932年的赣南天空硝烟弥漫,寂静的山野被枪声火海左右着,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无数赣南英雄倒在血泊之中。
“仗都打完了,金长哥哥怎么还没回来?”
段桂秀在心里一次次默默发问。很多次,她偷偷跑到那棵送别的大树下翘首而望,幻想在日出或是日落之前,能看到那张像乌仙公一样的脸。可时间过了一个“三五年”,又过了一个“三五年”,她的金长哥哥依然杳无音信。
“等”成了她爱情的全部,也成了她生活的执念。可那个年月,除了等待还有举步维艰的生活。王金长离开后,家里便只剩下段桂秀、婆婆和王金长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
因为没田,日子更是没法儿过,婆婆只好带着她四处讨饭。人生这幕戏,对段桂秀来说很残酷,但毕竟还有一点点期盼。
可1953年的一天,有人送来一张烈士证明书,来人告诉她王金长早在多年前就牺牲了,段桂秀无法相信,她不相信一张薄薄的纸就能决定她金长哥哥的生死,她觉得金长哥哥不会骗自己,他是一定能够回来的。
这个消息,同样也传到了段桂秀的娘家,段桂秀的兄长知道后好几次上门劝她改嫁,段桂秀坚决不肯。她说:“我答应了金长哥哥要照顾好这个家,我就会一直等他回家。”
那个年月,段桂秀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照顾婆婆,贴补家用,力气单薄的段桂秀四处找活干,去给乡里的食堂做饭,去给卫生院打杂。
时光从指缝穿流而过,一年年过去了,小叔子长大了,虽然家里连吃都成了困难,可段桂秀咬咬牙,四处借钱,帮小叔子成了家。
1960年春天,段桂秀的婆婆去世了。这个打击对她来说太大了,自从有记忆以来,她早就把婆婆当成了亲妈,她也只有这一个家。
有一段时间,村里有好心人看她一个人很难,就来给她说媒,可她还是拒之门外。为了远离这些,她就拼命地出去找活儿干。
一年年过去了,几个十年也过去了,眼看着年过半百的段桂秀孤零零一个人,1965年,小叔子为感谢嫂子这么多年对王家的付出,就将9岁的儿子王地长过继给段桂秀抚养,让嫂子老了有个依靠。
就这样,段桂秀一边抚养孩子,一边幻想着金长哥哥有朝一日能回来,和她团圆。
20世纪90年代末期,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坝脑村更是,打工的打工,搬走的搬走,坝脑村的王家老宅里只剩下段桂秀一个人默默坚守着。
“虽然剩我一个人了,我也不敢离开,我怕金长哥哥回来找不到我。”她依然还沉浸在自己的梦里不愿醒来,尽管那个要等的人早已不在。
一片落叶成了秋天的话语,一个人成了另一个人的继续。时间从来没有改变她对金长哥哥的等待。那些年,她要去民政所领取养老金,民政所所长郭湖北每次看到这个性格开朗的老人就格外热情,一来二去,两人就熟络起来。
好几次,因家里困难,养老金也不够开支,她就壮着胆子找郭湖北借钱,还不上的钱就拿养老金抵数。
对工作负责的郭湖北是个红军后代,工作之余对烈士遗孀段桂秀的事情了解一些,他非常同情她的遭遇。每次只要段桂秀开口,他都是有求必应。段桂秀只要有钱,就会还上。郭湖北也感念这位孤苦老人的守信,决心一定要尽最大能力去帮助她。
郭湖北知道段桂秀还一直在打听着丈夫的消息。2019年5月14日,郭湖北带着段桂秀来到了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很少出门的段桂秀看到墙上的红五星,竟然兴奋地说:“当年我送金长哥哥参加红军时,他戴的帽子上也有一颗红五星。”
郭湖北看着激动的段桂秀,他不知道要怎样安慰她,特别是段桂秀看到纪念馆里那些陈列,竟然紧张得不知所措,他理解,毕竟这是段桂秀第一次离开坝脑村,第一次来到于都,第一次见到村庄以外的世界。
看着墙上那些用草鞋制作的地图,段桂秀凑上前去,一边用手摸着,一边把头靠在墙上。郭湖北明白,她想起了当年自己送给金长哥哥的那双鞋,还有那场离别的情景。
可是,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的物件,却似乎和她的金长哥哥无关,她有些失落,她想知道,她的金长哥哥到底去了哪里?
回到家的段桂秀,更是寝食难安。到了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她感觉离她的金长哥哥更近了。在她的记忆里,金长哥哥是个说话算话的人,一定也会对她有所交代。
几天后,在段桂秀的恳求下,郭湖北再次带她来到了于都县城。这一次,他们去的是烈士陵园。高大的纪念碑上刻满了密密匝匝的烈士名字,段桂秀不识字,郭湖北带着她在烈士名字里辨认,他一个一个名字念给段桂秀听,段桂秀就顺着郭湖北手指的方向,认真听着,眼睛一眨也不眨,生怕错过,可是很久过去了,也不见反应,她就有些着急,正当她失望之际,忽然听到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名字。
“王金长!”当郭湖北喊出名字的那一刻,段桂秀扑了过去,双手撑在纪念碑上,浑浊的目光里划出了一道异样的光芒,有惊喜,也有悲伤。
“这些都是战场上牺牲的烈士名字吗?”段桂秀摸着冰冷的名字,还是不愿相信现实的她再次向郭湖北确认道。
“是的。”当郭湖北说出其实几十年前便已确定的答案时,埋藏内心多年的情感,瞬间涌上心头,她号啕大哭,这一刻,她终于相信,她的金长哥哥再也不会回来了……
90年的漫长岁月,段桂秀老人,用一生的等待诠释了爱情的真谛。她的故事,也渐渐被更多人知道,走出了家乡。
2021年,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段桂秀和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一起参加黑龙江电视台《青春之歌》节目录制,节目组还帮她完成了去北京天安门的梦想。
现在的坝脑村,已成了网红打卡点,106岁的段桂秀,还时常坐在花园一样的小楼前,遥望着远处的大棚和金黄的稻田,依然还在梦想着她的金长哥哥有一天突然出现在她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