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线木兰”的“战场突围”

——火箭军某旅通信女兵备战合成训练见闻
□ 董岸松 王思雨 李众

  □ 董岸松 王思雨 李众

  “号手就位!”金秋雨夜,随着一阵清脆嘹亮的口令声响彻火箭军某旅野外训练场,一场特殊的合成训练骤然打响。

  只见数十名身着雨衣的女兵从装备车上顺序跃下,迅速钻入雨幕展开野营部署。物资卸载、帐篷搭设、设备联通……大家争分夺秒、密切协同,在战标时间内完成野营部署任务。

  “巾帼不让须眉,这些女兵的战斗素养丝毫不逊男兵。”现场跟训的该旅通信营教导员张腾飞介绍,此次合成训练最大的看点就是通信女兵的精彩亮相。而在以前,由于体能、技能等方面的差异,通常是男兵在外出任务、女兵在家搞保障,这也成了通信营不成文的“规矩”。

  向战而行 请缨“参战”

  “战场不分男女、只论输赢,女兵同样要向战而行!”一个月前,得知旅里即将开展合成训练,女兵们集体向营党委申请“参战”。

  她们的“请战书”不仅写在纸面上,更落在训练场上:体能训练中,她们对标男兵训练标准和强度,不打折扣地完成每一个课目;战术训练中,她们针对手榴弹投掷、核生化防护、毒剂侦别等弱项课目补差强训,常常练得胳膊肿胀、浑身湿透;转进部署,她们模拟实战背景开展专项训练,反复打磨,直到用时达到战标要求……她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努力做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女兵们的态度和表现被营党委看在眼里。“作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兵的实战能力不容忽视。”营党委研究后决定:让常年坚守“三尺机台”的女兵走上合成训练场,用高强度的实战化演练验证“银线花木兰”的硬核战斗力。

  虽然做好了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但一到野外训练场,艰苦的环境还是给女兵们带来不小挑战: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使衣服、睡袋等一直处于潮湿状态,有人身上起疹子,抹上药还是疼痒难忍;野外用水困难,有时好几天也洗不上一次澡,更不用说面对蚊叮虫咬、蛇蚁横行……

  虽然是一次艰难“突围”,但这群女兵最不缺的就是敢打必胜的信念。

  连队文书、中士张铸琳平时的工作是在办公室里处理各类文件,面对陌生复杂的野外训练环境,这名身材娇小的女兵斗志昂扬。她说:“在硝烟弥漫、油机轰鸣的演训场上与战友们并肩作战,我感到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全力以赴 不辱使命  

  该旅常年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快打快撤是必备的能力素质。战场上部署转换、各类物资搬运,需要一定的力量基础。中士丁玺丹在搬运某通信设备时,双手被砸压,但她强忍疼痛配合战友完成任务。为了增强力量,她专门向女兵“健身达人”邱航请教训练方法,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负重力量训练。

  为了提升操作熟练度,一级上士杜凯丽经常利用训练间隙,一遍遍练习设备架设;工程师张婷在训练中不慎磕伤,简单处理后又继续投身战斗……女兵们人人发狠、个个拼命,身上不知多了多少道伤疤、手上的茧子不知掉了多少层,但她们没有一人放弃。阶段考核结果也没有辜负她们的付出:全员全课目合格。

  半个月后,她们迎来首次实战化条件下综合演练考核,全营官兵的目光聚焦到这群女兵身上:不仅要面对野外陌生地域、复杂地形、恶劣环境,还需要足够的体力完成考核课目,她们行不行?

  键盘声声、电波频传,野外训练场上,在模拟蓝军袭扰、连贯特情叠加等考验下,参训女兵们凭借过硬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心思细腻、观察敏锐的优势,以出色表现完成考核。

  男兵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军中“花木兰”,果然不一般!

中国妇女报军旗飘飘 3“银线木兰”的“战场突围” □ 董岸松 王思雨 李众2024-11-02 2 2024年11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