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学专业要培养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人才

■ 于光君

  阅读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女性学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完善课程体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拓展教师队伍、培养学生新发展理念、增强学生的“守正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女性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作者呼吁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女性创新人才,并引导她们积极投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巾帼力量。

  ■ 于光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推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女性学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女性学专业要服务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女性人才。

  培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业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学专业为了培养出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必须树立起新的人才观,培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业意识。

  第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本质、特点和关键。这是培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业意识的重要前提,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女性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女性学专业要增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意识。

  第二,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正确理解女性学专业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结合女性学专业的特点,在女性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找准女性学专业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结合点。众所周知,理工科专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关联度较大,女性学专业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女性学专业不培养科技人才,似乎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联度不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创新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管理创新、战略性创新等。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系统地看待创新,创新人才也不是单一的科技创新人才,而是多维度的创新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系统地阐述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女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妇女能顶“半边天”,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男女共同参与。女性学专业要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以专业的力量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推动妇女发展纲要、妇女权益保障法等贯彻落实,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女性发展同频共振,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创新女性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然要变化。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女性学专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女性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完善课程体系,淘汰掉一些不合时宜的课程,增添一些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课程,使各门课程形成一个符合课程内在逻辑关系的课程体系,各门课程之间能够相互增益,形成课程合力。

  第二,课程要及时纳入新的内容。相对于时代的发展,课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必须把最新的内容、最新的理念融入课程中,保持课程的鲜活生命力。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妇女十三大精神等一些新思想吸收进课程中。此外,妇女发展纲要、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和文件颁布实施后,也要及时学习,并融入课程中,使得每门课程始终都能把握前沿和热点问题,与时代发展的新潮流形成良好的对话。

  第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连接起来。组织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增加实践教学的力度,提高实践教学的效度。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工厂企业等生产生活一线,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了解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过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组织学生到这些产业园区参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充分利用好毕业生的资源,形成“输出”与“输入”之间良性循环的机制。收集女性学专业毕业生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取得成功的案例,作为教学案例,总结提炼出规律性,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例如,由笔者主编的《从女性学出发》一书,记录了15位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通过调查女性学专业教育有哪些适应或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情况,了解毕业生对女性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为女性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

  第五,培养学生树立新发展理念。让学生清楚认识新发展理念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树立新发展理念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新发展理念内涵。

  第六,女性学专业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在全球化背景下,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经验,不能故步自封。同时,要研究和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体制下女性参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异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

  增强学生的“守正创新”意识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既要“创新”,又要“守正”,“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国家间的竞争表面上是新技术和新产业的竞争,本质上则是制度竞争。坚定制度自信是我们在新质生产力国家间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基础。女性学专业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要对学生进行“守正”教育。

  第一,要让学生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学生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志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教育学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让学生认识到坚定“四个自信”在新质生产力国家间的竞争中的重要性。

  第三,“守正不守旧”,在“守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最主要的特质就是创新。女性学专业要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战略性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构建创新平台,按照女性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人才培养,发挥出女性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独特作用和独特优势。

  [作者为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妇女发展学院教授]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进程视域下中国妇女运动经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Bks189;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重大课题“群团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妇联组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ky2010201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理论 6女性学专业要培养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人才 ■ 于光君2024-11-05 2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