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中,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锚定“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的总目标,一体推进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五个法治化”,取得较好成效,呈现出诸多亮点。
源头治理,立足于“防”。依托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将信访融入全县2000个网格之中,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总网格长,配备多级管理人员。领导干部带头走街、走网格,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现小事在网格办理、大事及时上报,部门负责办实事、解难题。比如,在处理涉及家庭纠纷的相关事宜时,网格工作人员能及时介入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健全三级调解网络,成立不同层级和类型的调委会,强化诉源治理,做到应调尽调。此外,重点领域防范,紧盯房地产、征地拆迁、民工工资等领域,建立健全统筹机制,实现风险动态掌控。
杜绝推诿,精“准”受理。规范乡镇(街道)权责清单体系,明确审批服务执法事项权责,对历史遗留争议问题加以明确,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推进“人民满意窗口”建设,实行县委、政府主要领导“AB角”接访及重点职能部门陪同接访制度,依据来访诉求精准甄别分流。还实行“一研判二对接三交办”机制,按照法定程序优先原则精准交办信访事项,落实“首办负责制”,完善“一次办好”工作闭环,对于不予受理和不再受理的信访事项,做好解释引导等工作,避免群众多头信访、重复信访。在涉及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家庭相关信访问题上,也能做到精准受理,确保诉求得到及时回应。
分类化“解”,多渠道解决问题。对于初信初访,逐案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并制定化解方案,根据情况采用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办理,倡导使用河南省“155577”办理程序,提升办理质效。针对疑难案件成立工作专班,加强部门联动,力争达到诉求合理的解决、生活困难的救助、讲清政策释惑、信访三级终结、诉讼分流等,切实解决问题。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等作用,强化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全县98%以上的纠纷化解在乡村、息诉在县内。
落实监“督”,拧紧责任链条。前端明责,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并建立清单台账明确包案责任,奖惩分明,对贡献突出者表扬奖励,对不重视、责任不落实者追责问责。中端压责,推行“联督问效”机制,将疑难信访事项纳入督查范畴,强化交、督、办的责任,打造闭合责任链。末端追责,深化信访监督与纪检监察双向贯通,建立线索移交机制,履行信访部门“三项建议”职责,督促各方落实责任。
根植于“稳”,营造法治环境。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将《信访工作条例》纳入县委、党校培训内容,以业务规范化推动法治化建设。贯穿法治宣传教育于信访工作全过程,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引导群众依法信访、理性维权。对缠访闹访、歪曲事实等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深挖背后违法犯罪线索并予以打击,促进“双向规范”,维护良好的法治化信访秩序。
通过这些亮点举措,商城县有力推动了信访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实现了信访工作理念变革,切实提升了广大家庭和群众的满意度。
(汪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