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做酒喝酒,天长地久

  水越饮越寒,酒越饮越暖。一杯酒里,藏着时间的沧桑,人情的味道。一杯酒,温情长。如果说,高粱烧、荞麦烧、谷烧是烈酒,燃起的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情,那么,绵甜柔和的糯米酒,勾起的就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柔情。

  ■ 张元 文/图

  立冬,该回家喝上一杯。水越饮越寒,酒越饮越暖。一杯酒里,藏着时间的沧桑,人情的味道。

  一杯酒,人情厚。在我老家嵊州,人们喜欢把“酿酒”说成“做酒”,显得更为严肃认真。

  到了冬天,一坛坛用玉米、高粱、稻谷酿造出来的老酒,燃烧在村庄的深处,像一盏亮在夜里的灯笼,照亮了村子,酒香飘起的同时,也弥漫着浓浓的人情味儿。

  做酒,需要一个好的师傅。一个好的师傅,意味着酒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保证。经过了几天的酿制,终于可以出酒了。这一刻,是极为郑重热闹的,左邻右舍都围了过来,把屋子挤得满满当当。

  大家屏息静气,渐渐地,高高的容器里传来“滴答滴答”的声响,仿佛清泉滴落于山涧的回响声,又似融化的雪水从树叶尖上掉落下来。

  这刚刚流出来的酒,有个称呼叫“头锅酒”。做酒师傅用小瓷碗接了一点儿,眯起眼睛喝了一口,咂咂嘴唇,十分满意的样子。然后,将手中的小瓷碗递给主人,主人尝了一口,也很满意。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主人将“头锅酒”递过去,大家接过来喝上一口,除了赞叹酒的质量,还要送上几句恭喜的话。主人心里自然十分高兴,脸和脖子都红通通的,整个人精神焕发。

  厨房里,女主人早已备下了一些好菜,笑吟吟地邀请大家一起陪做酒师傅吃饭。院子外,有村里人路过,就出去招呼一声:“饭吃了吗?”“刚做了酒,来来来,一起喝一点儿。”这种邻里间互通有无的情谊,让人于冬日的凉意中触摸到温厚的人情。

  一杯酒,温情长。如果说,高粱烧、荞麦烧、谷烧是烈酒,燃起的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情,那么,绵甜柔和的糯米酒,勾起的就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柔情。

  做糯米酒同样需要很多道工序,洗米、晒米、蒸米、拌药、点酒眼,再给酒坛盖上棉衣或被子,等待它发酵。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可又是严肃的,再馋嘴的孩子也只能老老实实地等着,边吞咽口水,边暗暗想象着酒缸里的神奇变化:米饭慢慢发酵了,软化了,冒泡了……直到有一天,听见酒缸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那是缸里开始出酒,米酒快酿好了。

  出缸的米酒色泽比水浓、比汤淡,浑而不浊,清亮中透着米黄,那么自然纯粹,还未入口,就已拂去了身心的尘灰。趁热来上一碗,脸上慢慢泛起红晕,连手脚都暖和起来。

  糯米酒的喝法很多,桂圆红糖酒、米酒烧汤圆,还有蛋花米酒,嫩黄色蛋花裹挟着微小绵软的饭粒,在香浓的米酒间来回漂浮……

  家里有小孩子的,再做个酒酿饼,圆厚金黄,用炭火烘热,散发着微微的焦香。当这些飘散着淡淡酒香、绵软可爱的人间美味呈现于眼前之际,仿若已把温情捧满掌心。

  一杯酒,诗兴浓。论起喝酒的风尚源流,从来讲究的都是情之所至的风雅情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记得外公总是会独自喝酒。想起一个下雨天,到处是淅淅沥沥的雨声。外公端着小瓷碗,站在窗前,目光落在远方,一口一口地抿着。少年的我看着外公慢吞吞地喝酒,不禁想起古代的那些读书人,大概也是这样喝酒的吧?

  有个成语叫“冬日可爱”,出自《左传》。形容一个人像冬天的太阳,令人感到温暖。

  在我看来,酒绝对称得上是“冬日可爱”。红泥小火,围炉而坐,温上一壶老酒,小杯慢饮,陶然一醉。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哪怕山高水寒,天遥地远,只要还有酒,还有诗,还有一个你……

  立冬,做酒喝酒,天长地久。

中国妇女报文旅 7立冬:做酒喝酒,天长地久 2024-11-12 2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