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某部创新“部队+家庭”联教共育模式——

“军属教员”走进部队思政课堂

□ 徐星星 郑炜 段爱珍

  □ 徐星星 郑炜 段爱珍

  “主张权利绝非‘能闹的孩子有奶吃’,而是要通过理性沟通与协商调解……”初冬时节,在火箭军某部组织开展的“法纪教育”课堂上,作为该部特聘政治教员,三连连长吕士乐的妻子齐李娜正结合自己从事法律顾问的工作经验,为官兵普及常用的法律知识和遇见涉法问题时的自我保护措施。

  授课过程中,军嫂齐李娜不但采取理论式、案例式、互动式相结合的方法对基本法律常识进行辅导讲解,同时还结合现实情况,就现场多名官兵家庭涉法涉诉问题进行支招解疑。

  谈起军属教员走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由来,该部一营教导员王猛深有感触。此前,营队按照政治教育计划,准备安排二连指导员孟凡强给官兵讲一堂如何树立正确婚恋观的教育课。对于这一安排,官兵却不怎么“买账”:“孟指导员跟我们一样都是单身汉,没什么恋爱经历,如何讲明恋爱道理?”“像婚恋观这种课就得找‘专业对口’的人来讲,才能讲出效果、引起共鸣。”……这些“吐槽”引起了王教导员的反思,在随后营队召开的议教会上,王教导员将此事摆上台面组织专题讨论。

  “我的爱人马思鸣在驻地从事婚姻咨询师的工作,对处理恋爱问题、解决家庭矛盾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让她试试主讲这堂婚恋观教育课。”会上,营长罗先洪的发言,引发了众人的兴趣,在经过认真讨论协商后,决定邀请军嫂马思鸣来队为官兵进行婚恋观教育授课。

  “由于军人职业特殊,军婚往往聚少离多,这场爱情和事业‘双赢’的仗该怎么打……”课上,马思鸣以“爱的五种语言”为主题,通过与罗营长进行“夫妻问答”的趣味方式,让整堂课妙趣横生、气氛活跃。

  课后,马思鸣还帮助营队借助家属来队的“高峰期”,策划拍摄了一档“恋爱36计”的婚恋访谈短视频。军嫂们针对官兵恋爱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安全感不足”“维系时间短”“控制欲过强”等情况,分享恋爱心得、传授恋爱宝典和科普军婚常识,帮助官兵端正对爱情的认知,把准婚姻的“航向”。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营采取的“军属教员走进部队思政课堂”的模式在该部引发了官兵热议。在随后该部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准备会上,各级政治教员针对这一形式展开研讨分析。

  最终,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该部决定借力部分军属从事心理、育儿、律师等工作的行业优势,利用来队探亲、远程连线等方式,邀请他们走进课堂、走上讲台,担任部分经常性思想教育课的“特聘教员”,形成“军地共育、军属助教”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开锁对芯,劈柴照纹。该部驻地偏远,位于信号静默的大山深处,在组织开展“胸怀责任,坚守岗位”的教育中,他们远程连线大山支教43载的一营教导员王猛的父亲王书军老师,请他分享扎根深山、奉献青春的故事。

  “我们坚守的虽是不同的大山,扛起的也是不同的责任,但我们背后所承载的都是让祖国繁荣富强的使命,如果大山需要我,我还能再守30年……”课上,王老师的感人故事让官兵们无一不为之动容,也明白了坚守大山的意义所在。

  上等兵张潇所在分队地处海拔较高、环境恶劣的山巅哨所,长期的值班执勤、偏远寂寞让他心里充满了落差感,也萌生了干两年就退伍的念头。这节教育课结束后,他内心深受触动,开始重新审视眼前连绵不绝的大山。晚上回到宿舍后,他在日记本里写道:“守大山就是守江山,守国家就是守安宁。我无名,才能铸就国之威名。”扎根深山、献身强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坚决。

  针对部分官兵家庭因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导致子女养育方面出现矛盾的问题,该部邀请一级上士高良的妻子、有着丰富育儿经验的职业幼师杨贵芳,为军嫂们开设了“专属育儿云课堂”,通过在线分享育儿经、矛盾问题答疑解惑等方式,帮助“新手父母”掌握陪伴孩子成长的科学方法,化解官兵家庭矛盾,从而让官兵奉献军营、矢志强军的动力更足。

  敞开营门,教育形式破壁出圈;请上讲台,教育课堂精彩纷呈。随着“军属教员”走进思政课堂活动的深入,官兵和亲属参与部队建设的热情越来越浓厚,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也逐步增强。今年以来,该部持续掀起实战化练兵热潮,全体官兵发扬“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精神,在各类比武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中国妇女报军旗飘飘 3“军属教员”走进部队思政课堂 □ 徐星星 郑炜 段爱珍2024-11-16 2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