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保护模式背后的教育意涵

  ■ 薛元箓

  随着《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发布,各类智能终端产品一键启动未成年人模式的技术升级相信很快将得到普及。这是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一次整体技术实践,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分众服务和社会公益形象藉此有望获得改观。

  此次技术升级的核心,是提供未成年人专属内容池和设置封顶上网总时长,目的是从身、心两个方面为未成年人提供高效的健康保护,以使他们能够真正远离网络侵害和网络依赖。从技术角度看,实现上述升级内容的技术难度并不高,真正的难点或许在于,如何提供足具吸引力的未成年人网络专属内容,以及有效约束未成年人上网时长的执行力。这涉及未成年人教育的一个基本逻辑,即教育内容的空白补充和教育时间的空白补充。当劣质内容得到有效屏蔽后,优质内容如何实现无缝递补;当上网时长得到有效约束后,空余时间如何获得良性填充。

  调查显示,除网课学习外,目前未成年网民的主要网络活动是玩游戏和看短视频,它们也成为未成年人接受劣质信息相对最多、占有上网时间最长的网络行为。其中,由于短视频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市场竞争激烈,质量良莠不齐,爆款频出的同时,主题低俗、审美粗鄙的作品也大量存在。同时,由于平台方在短视频作品的甄别和发布上缺少针对未成年人群体的分众程序,也造成了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缺失。尽管如此,对未成年人来说,短视频仍不失为一种优质的娱乐形式和教育介质,只要把握住作品创作和发布的适龄性和安全性,它在未成年人的网络活动中就完全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结合此次《指南》中专属内容池的设计,从短视频上首先获得成效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

  与短视频不同,网络游戏对于未成年人上网时间的高占有率本身,已经被确认为一种网络伤害。必须再次明确的一个前提是,网络游戏已经不是游戏,它不符合教育功能中游戏对于未成年人身、心、智健康和情感、道德养成的设计初衷,相反,它所造成的网瘾对未成年人的健康直接造成了伤害。以此为背景,《指南》中有关封顶上网总时长的设置,多被解读为针对的是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的上网时间高占有率。同时需要看到,真正实现未成年人线上游戏时间的缩减,有赖于把握和利用好相对增加的线下游戏时间。如何让未成年人摆脱键盘,在符合促进他们身、心、智健康原则的真实游戏中获得快乐,比约束网络游戏时间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智慧。

  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93亿,仅10岁以下的小网民就超过了4000万。随着去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颁布,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受到重视。此次《指南》的推行,代表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措施的进一步下沉和细化,它理应获得包括学校、平台和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更广泛参与。

中国妇女报协同教育 6一键保护模式背后的教育意涵 2024-11-25 2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