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教育、女性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山东女子学院成功举办,会议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女性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研讨。此次会议是一场充满智慧、启迪思维的高品质学术盛会,就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讨。专家们不仅探讨了女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还多角度呈现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妇女发展的实践进展与理论探索,并探讨了实现有效国际教育的合作路径。
■ 宋君霞 陈佩佩 陈爽
近日,教育、女性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山东女子学院长清校区成功举办。会议由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区国家社会和妇女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女性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呈现了一场名家云集、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全国妇联、山东省妇联以及济南市妇联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驻华代表夏泽翰为本次会议开幕式发来视频致辞。他表示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学术活动,更是一次行动号召,众多专家学者出席此次盛会表明其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共同解决教育、女性赋权和可持续发展等交叉领域关键问题的决心,也为我们就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社会发展、女性赋权、女性在婚姻与家庭中的角色等诸多话题提供了宝贵的探讨契机。山东女子学院校长李光红代表学校致欢迎辞。
会议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越南、中国四个国家的110多名专家学者及代表参会。在主旨报告环节,与会专家代表紧密围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妇女发展与历史研究、“一带一路”女性论坛的回顾与展望等相关议题展开热烈研讨,他们从不同视角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引领学界未来研究动向,通过观点的碰撞、交融,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充满智慧、启迪思维的高品质学术盛会。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英桃教授以全球性别治理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性别治理合作取得的成就与发展方向,重点促进“心联通”;重视妇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和受益者的角色;发挥妇联组织在对外交流合作中的重要领导作用;以促进性别平等的机制建设为重心;以交流合作推动实现性别平等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重任。李教授提议在全球性别治理视角下,聚焦“五重”,促进全球妇女发展,共同推动构建性别平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能源系萨福科娃·叶甫根尼娅教授聚焦中白两国女性在科技和教育领域中的合作前景,详细介绍了白俄罗斯的性别政策、白俄罗斯女性科学工作者的发展历程及目前遇到的困境。通过分析中国与白俄罗斯的相关领域合作,发现女性在两国合作中起到了独特作用,两国女性科学工作者的合作前景广阔。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陈培军主任,基于从乌克兰教育与科学部官方渠道获得的最新资料,借助丰富翔实的数据与典型案例,系统论述了中乌两国高等教育的合作效益。陈主任认为,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点领域,对增进中乌两国之间人民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谊起着基础性和持久性作用,科教合作已经成为两国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南河内师范大学越南学系阮氏秋怀副主任基于对河内师范大学中国留学生现状开展调查,指出在越南的中国留学生除因两国在自然条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具备相应的留学优势外,还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文化适应方面,她提出要提高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构建一幅涵盖全球文化意识的国外教育体验蓝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妇女发展与历史研究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大学高等经济学院尤金娜·伊莉娜教授介绍了作为独立学科的俄罗斯妇女史及其发展历程,俄罗斯妇女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不被承认到成为研究热点的艰辛过程。她指出,在妇女史研究中只有将对妇女生活的兴趣与日常生活史、地方史、家族史、童年史等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历史”发现,即历史不只是男性的历史,也是女性的历史。
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哲学系波普科娃·塔吉亚娜教授阐述了俄罗斯女性主义与西方女性主义的差异,并从性别平等的角度解读了俄罗斯社会各领域中妇女权益保护的相关措施。塔吉亚娜教授指出,只有从国家立法层面鼓励妇女发挥创造力,协调男女两性关系,并从社会文化上改变对女性的固有观念、态度,才能真正建设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
山东女子学院外国语学院陈爽教授从性别平等的角度探讨了俄罗斯从古罗斯至今,不同阶层女性在经济、政治、法律、宗教、家庭婚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分析了俄罗斯妇女社会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揭示出俄罗斯男女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文化根源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带一路”女性论坛的议题探讨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叶文振系统回顾分析了“一带一路”女性论坛的兴起、发展、作用与未来方向。叶教授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总框架下,以全球化为背景,融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探讨妇女的作用与贡献,具有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展望未来,要做好评估,强化“一带一路”女性论坛的服务力度和质量;优化“一带一路”女性论坛的议题,提高“一带一路”女性论坛与其他论坛资源的协同和互惠。
此次会议设“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与妇女发展”两个分论坛,与会专家代表就国家形象构建、社会工作、积极老龄化、来华留学生齐鲁文化认知等相关议题热烈研讨、互动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德州学院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窦可昀主任从隐喻叙事角度分析了前苏联第一部现代题材芭蕾舞剧——《红罂粟》中的中国人形象流变,指出芭蕾舞剧创作者对创作对象的刻板印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调整而变化,善用这一变化将有助于中国形象的再塑造。
山东女子学院外国语学院李笑博士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讨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女性问题。通过对日本老年女性书写的文本分析,多维度揭示老年女性的现实困境,从中发现老年女性多样化的积极老龄化实践,为研究积极老龄化发展策略、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借鉴。山东女子学院外国语学院尹杰杰博士,聚焦齐鲁文化与山东形象,以山东高校“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区国家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对齐鲁文化的认知状况,分析了其在相关文化认知方面的差异,厘清文化认知对山东形象建构的影响,明确其对齐鲁文化和山东形象的认知存在偏差与融合点,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山东国际形象的塑造和对外传播。
会议最后,山东女子学院“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区国家社会和妇女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外国语学院院长赵淑容教授进行了闭幕总结。赵教授认为,此次会议与会专家代表不仅从全球性别治理、妇女史以及性别平等等维度探讨了女性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多角度宽视野呈现出“一带一路”建设中妇女发展的实践进展与理论探索。相信本次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和成果,将为我们未来在教育、女性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提供宝贵经验和重要借鉴。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区国家社会和妇女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