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天津市北辰区实施“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以来,成功组建起一支有生力量强、后备力量足的“爱心妈妈”队伍。“妈妈”们坚持“三心”(爱心、同心、真心)工作法,带动影响了更多社会力量为留守、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家庭的儿童提供关爱服务。
北辰区妇联立足“拓展关爱服务内涵、赋能家校社协同共育、融合联动各方资源”三大目标,齐心协力呵护爱意,组织“爱心妈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温暖无私的爱心填补孩子们在家庭、生活和教育上的缺失,让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用爱托起孩子们“稳稳的幸福”。
“爱心”汇聚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北辰区妇联获悉,今年年初,北辰区妇联面向全域1200多名困境儿童的家庭开展网上问卷调查,反馈的782份结果显示:19.69%的家庭对于父母监护缺失带来的敏感、脆弱、自卑等负面影响十分担忧,27.5%表示没有精力和能力对孩子进行教育辅导,32.48%担忧孩子能否健康成长,41%认为孩子缺乏安全知识,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或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通过这一举措,北辰区妇联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困境儿童的生存现状和其家庭对儿童发展的真实需求。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北辰区妇联组织全区各级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逐家逐户登门走访,与民政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摸清儿童底数、家庭、就学、监护落实、情感需求等情况,坚持做到一户一档,为精准结对提供坚实支撑。
看到一个个需要帮扶的孩子和家庭的真实档案,三八红旗手、女企业家、妇联干部、妇联执委、最美家庭、巾帼志愿者等爱心人士踊跃加入结对帮扶,一支有生力量强、后备力量足的“爱心妈妈”队伍迅速组建。
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缺乏家庭关爱保护,是困境儿童中的特殊群体,急需社会关爱救助。北辰区妇联从这一现实情况出发,重点推进“爱心妈妈”与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结对帮扶,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关爱服务向困境家庭儿童群体覆盖,逐步织密困境儿童结对帮扶网。
“同心”协力
张进发夫妇来津打工20多年,儿子儿媳在2021年年底因交通事故意外离世,留下三子一女,当时最大的不足7岁,最小的仅1岁。身在异乡、年纪也大了,他们养育四个孩子,有着诸多困难,连去为孩子们开家长会也很犯难。
北辰区妇联为这一家庭配对了四名“爱心妈妈”。妇联执委赵若妤是一名幼教老师,了解这个家庭情况后,主动要求结对帮扶。如今,孩子每次家长会,赵若妤都早早到会参加,认真和学校老师沟通,帮孩子融入集体、提升自信。
协同育人始于家庭。困境儿童的实际监护人以祖辈居多,往往更关注身体而忽视心理。在结对关爱过程中,北辰区妇联针对辖区内代际关系失衡、亲子教育缺失等问题,引入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开展亲子关系辅导。
北辰区妇联还不断加强与学校的紧密联系,完善结对关爱工作闭环,联合民政和教育部门召开困境儿童保护工作座谈会,与部分儿童所在学校校长和班主任进行深入对接。同时积极协调资源进学校,充分发挥妇联执委(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为困境儿童所在班级的孩子们开展团辅活动,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洽同学关系,用爱敲开困境儿童的心扉。
“真心”实意
“孩子最大的改变是不怎么哭了,看着她每天高高兴兴的,我也放心不少。”事实无人抚养家庭监护人王鲁明十分感谢“爱相随 梦相伴”困境儿童关爱帮扶项目,自从参加项目活动,孙女一天天开朗起来。
心理老师李飒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爱心妈妈”。她和同事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技巧,通过开展心理筛查、心理与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情绪疗愈和照护支持小组、个案干预以及团体辅导等服务170余场次,提升困境儿童及家庭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家庭教育知识储备。
项目组还分年龄开设“抗逆力成长营”,提升困境儿童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同理心、自信心与自知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目标感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还举办“关爱能力”提升培训,增强儿童督导员、妇联干部、“爱心妈妈”对困境儿童心理问题识别、引导和关爱服务能力,保障妈妈们提供既有温度又有质量的服务。
据介绍,北辰区妇联定期开展“快乐成长”小组活动,将“爱心妈妈”纳入其中,一起带领孩子们开展集体参观和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也增进与“爱心妈妈”之间的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