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之后的“多面人生”

——访中国花样游泳运动员、巴黎奥运会金牌获得者王芊懿

    ▲ 王芊懿形象照。受访者供图

    王柳懿/王芊懿在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双人项目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摄

  / 人物小传 /

  王芊懿,中国花样游泳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双人项目中,为中国队成功斩获了第38枚金牌,这也是中国队首次夺得该项目的奥运金牌。目前在香港教育大学攻读教育博士学位,并获该校2024年成立的专项杰出运动员奖学金。作为体育领域的妇女代表参加广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如果说竞技体育是一次冲刺,那么,走下领奖台后的生活则更像是一场慢跑。

  “总分566.4783分!”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双人项目中,来自广东深圳的双胞胎姐妹王柳懿、王芊懿凭借近乎完美的表现,为中国队成功斩获了第38枚金牌,这也是中国队首次夺得该项目的奥运金牌。

  总分出炉的那一刻,两姐妹相拥而泣。鲜花、掌声、闪光灯也一齐涌向了这两位深圳姑娘。

  繁夏悄逝,凛冬渐至,转眼间,大赛结束已经三月有余。走下领奖台的王芊懿回归了一个普通女孩的生活。她经常往返于深圳、香港两地,学习、工作,平凡且充实。

  回归校园,每天都是“新鲜”的

  “最近在忙学业,每周都有不同的课程安排。”谈及近况,王芊懿说。

  巴黎奥运会结束后,王芊懿入学香港教育大学攻读教育博士学位,并获该校2024年成立的专项杰出运动员奖学金。重返校园,对她而言,是一段久违而又全新的旅程,王芊懿表示,目前的生活节奏跟之前训练时完全不同。

  “作为专业运动员,在备战期间,我们每天要训练8到10个小时,除了水上训练,还有力量训练、舞蹈训练和柔韧训练,训练生活是有规律的、单调的,需要不断反复练习,但是目前每一天我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做。”王芊懿告诉记者。

  新鲜感升级,挑战难度也随之升级。结合自己的运动经历与未来职业规划,王芊懿选择就读体育教育与运动科学专业。入学已有一学期,王芊懿坦言科研生活比她想象中的还要难一点。“博士阶段在课程难度和研究深度设置上相比硕士更甚,以前做科研,我们运动员大多是‘受试者’的身份,即自己是被收集数据的一方,但现在相反,我需要收集别人的数据做研究。这样的转变对我来说充满挑战。”

  谈及未来职业规划,王芊懿满怀憧憬地表示,希望能够投身体育教育事业,利用所学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继续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光发热。

  年轻敢尝试,运动+无限可能

  亮相米兰时装周,拍摄时尚杂志,参加综艺节目……巴黎奥运会结束后,王芊懿解锁了许多全新的工作体验。特别是最近在“家门口”深圳举办的VOGUE时尚之力盛典,身高173厘米、身材高挑的王芊懿与姐姐穿着高定礼服,与一众明星同台。

  对于是否考虑未来在时尚行业继续发展,王芊懿表示:“女性天生爱美,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多尝试不同的领域。”青春就是不断尝试,不给自己设限。然而,她也深知当前的重心所在,“结束大赛,新学期又刚开始,按计划完成学业是我目前的首要任务。”

  谈及未来的训练及参赛计划,王芊懿透露会与队伍及教练进行进一步沟通。学习间隙,王芊懿也会参加其所在体育队组织安排的走进校园等公益活动,与师生交流互动,传播花样游泳的运动魅力和体育精神。

  工作之余,王芊懿也有自己的休闲方式。她喜欢看电影,也会尝试其他运动,如冲浪、潜水和滑雪等,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生活体验。

  奖牌背后是团队的力量

  最近,王芊懿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广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作为体育领域的妇女代表,王芊懿深感荣幸,“我的成绩不是仅靠我个人努力取得的,而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当选本届妇女代表,是对我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背后团队付出的肯定。”王芊懿表示,未来,她希望自己能肩负起更大的责任与担当,以身作则,传递体育正能量。

  作为体育领域的“榜样人物”,王芊懿对有志于竞技体育的小队员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在选择项目中,能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项目,坚定自己的热爱和选择并从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能作出一番成就,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对自己人生负责。”

  此外,王芊懿还特别感谢了父母一路以来的尊重与支持。“我的父母是非常开明的,正是父母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支持,才能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在赛场上拼搏。”王芊懿说,父母的教育让她在成长路上受益良多,每个孩子的特质都不同,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与决定,包容孩子、相信孩子,给他们足够的信任。

  能找到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人,是幸运的,王芊懿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作为职业运动员,作为学生,作为女性,王芊懿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探索,也静待下一个盛夏的到来。

中国妇女报视点评论 4夺冠之后的“多面人生” 2024-12-05 2 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