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脚跟靠拢并齐,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日前,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少年警校里,“小萌警们”在教官的指导下进行警训,一招一式虽然稚嫩却特别认真卖力。警训结束后,警营开放活动让孩子们热血沸腾。擒敌拳格斗对抗、防弹盾牌等各式警用装备展示,让孩子们对智慧警务充满了无限憧憬。
一日小交警、消防救援小战士、反诈宣传体验官……资中县少年警校带领着孩子们体验职业、提升素质、感受发展,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服务人民、建设祖国和维护和谐的种子。“我们很高兴能够成为少年警校的学员,在警校我们学会了心肺复苏、诈骗识别、安全自护等方法,这些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加生动。我还会向身边的小朋友宣传,让大家都来参加少年警校的活动,让我们成为知法守法、爱国爱党的小公民。”12岁的刘婉欣和弟弟骄傲地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展示着身上笔挺的小警服。
搭建“警校家”一体法治教育平台
资中县是人口大县,留守儿童较多,县妇联和县公安局在对未成年涉案案件分析后,发现不少未成年犯罪的背后是法治教育的缺乏。2024年7月,资中县公安局、县妇联、县教育体育局协同联动,整合多方资源,创建资中县少年警校,搭建起“警校家”一体法治教育平台,目的在于对未成年人开展法律常识普及、增强识别危险的能力、拓展对求助渠道的认知、增强自我保护技能、并通过沟通技巧的表达,训练他们勇敢说出事实的能力,树立起少年儿童维护合法权益的理念,不断增强少年儿童法治意识,让维权工作前置,打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助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为真正实现“教育一个人,带动一家人,影响一群人”的理念,少年警校面向小学三至五年级在校学生招募,首届招募学员通知一发出,受到广大家庭的广泛关注,仅3天报名人数达600余人,未被招录的学生已纳入第二期后备学员,首批学员360人分12个班,学期内每周六上午同时开课,家长全程陪同,通过面试学生和平时交流中,少年警校还择优选拔了一批自愿参与校务工作的热心家长,组建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成立,在服务校务的同时,带动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平安宣防工作中来,成为继资中“船城义警”后又一支社会治理生力军。
为确保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实操性和趣味性,资中县公检法司、卫健、教体、妇联、应急、消防等部门协作配合,结合各自部门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充分利用部门场地和业务资源,组建教学团队,并依托文武庙、城市规划展馆、垃圾分类广场、禁毒教育基地、反诈中心等研学基地,设置有奖问答、实操演练等环节,精心打造《青春无毒,逐光而行》《与警“童”行,争做反诈小卫士》《我们的身体不容侵犯》《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做情绪的主人》《健康上网、快乐成长》等14门精品课程,采取游学模式进行沉浸式、体验式授课,寓教于乐。
创新模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资中县还采用“1+1+2”(1名带队警官+1名班主任+2名“家长学校”成员)模式,分别由县公安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妇联择优选配,组建以警官为主,教师、家长有力补充的班级管理教官团队,并按警队管理模式,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增强学员纪律性。在提高青少年“自理、自护、自律、自强”能力的同时,让警营文化、警队精神通过孩子渗透到每个家庭,潜移默化地在全社会建立起对公共秩序的敬畏感和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日常学习中,通过实施奖惩制度营造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调动小学员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管理上,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需修满至少12个安全学分才能毕业,毕业学员授予“安全小卫士”勋章。
资中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杨玚告诉记者,少年警校以“锤炼身心、提升品格,爱国守法,追求正义”为校训,自运行以来有效破解了部分青少年“家国情怀不浓、责任担当不足、守法意识不强”的思想问题和“心理脆弱、校园霸凌、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广泛吸收青少年及家长参加警营活动,探索建立新型可持续发展的、会“发芽”生长的警察公共关系新模式,创新开展安全法治宣传教育,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川省妇联、内江市妇联对资中县少年警校予以大力支持,认为少年警校建设切口精准、意义非凡、体系健全,是妇联、公安、法检、教育等部门联建联动的具体体现,是未成年人保护抓在现在、看向未来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