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升级后的厦门市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有7条维权热线,其中市级1条、区级6条。每条热线均涵盖婚姻家庭法律咨询、纠纷化解、政策引导、心理疏导等全方位暖心服务。妇女群众足不出户,一个电话就能与专业人士交流,及时解决难题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请问是厦门市妇联吗?我生活在江西,但是前夫在厦门生活,前夫近期再婚后就不再支付女儿的抚养费,对孩子的生活产生影响,请你们一定要帮帮我……”来自江西的陈某焦急地拨通了福建省厦门市12338妇联维权服务热线。厦门市妇联工作人员耐心倾听陈某的诉求后,马上与陈某前夫取得联系,经过多次交流,陈某前夫承诺往后会按离婚协议支付孩子抚养费,并立即补偿两万元。
据了解,全新升级的厦门市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现有7条维权热线,其中市级1条、区级6条。每条热线均涵盖婚姻家庭法律咨询、纠纷化解、政策引导、心理疏导等全方位暖心服务,让妇女群众足不出户,一个电话就能与专业人士交流,及时解决难题。
多方联袂保障女性权益
“仲裁+妇联”的工作模式是一项新举措,厦门市妇联与市人社局联合成立“新手妈妈”劳动人事争议维权工作站,邀请专业人士为“三期”女职工提供多元服务。目前,“新手妈妈”劳动人事争议维权工作站共接收“三期”女职工劳动争议案件16件,成功调解3件,引导依法维权13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厦门市妇联持续强化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打造坚固的维权防线。市妇联与市检察院等单位联合成立“未未同鹭人”五大资源库,市妇联负责组建心理咨询师和合适成年人两大资源库;市妇联与市中院共同打造“近邻和家”家事纠纷枫桥机制,依法妥善、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家事矛盾纠纷;市妇联持续加强与市公安局在反拐、反诈、反家暴等工作上的联动配合,全面推进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市妇联与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成立全省首个特殊教育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探索打造常态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受侵害的家庭教育指导“鹭岛”样本。
释法说理化解家庭纠纷
爷爷想看孙子本是寻常事,却难倒了张某。张某与妻子刘某正在进行离婚诉讼,不满周岁的孩子跟随妻子在娘家生活,因爷爷病危想最后看看孙子,夫妻俩进行了多次协商,法官也给刘某做了思想工作,但刘某仍不同意。中心的调解员接到张某求助后,耐心细致地与刘某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沟通交流,终于感动了刘某。在法官和中心调解员的见证下,刘某让孩子和爷爷见了面,完成了一场温馨感人的情感互动。
解决家事纠纷、守护家庭平安的工作只是中心日常服务的一个缩影。每天,中心专业律师准时值班来访接待室,将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化作通俗易懂的生活道理,她们耐心倾听每一位来访者的烦心事,给出精准的法律建议。中心83名专业心理咨询师还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线上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来电者打开心扉、疗愈心灵、驱散烦恼。
专业团队干预心理危机
某天下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中心的宁静,来自某社区居委会的紧急求助电话告知有名女生情绪激动,在小区一高层楼顶欲轻生,公安、消防、街道和社区、物业人员等已到场,请求市妇联心理老师到场协助危机处理。20分钟后,市妇联两名老师先后到场,与在场人员积极配合,经过耐心沟通和多方努力,平复了轻生女孩情绪,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
这类非常紧急的事件让中心愈发意识到专业、规范流程的重要性。全市各级妇联组织联络员工作制度可一键响应,联动市级妇联各方工作资源,紧急协助处理涉妇女儿童权益受损案事件以及突发妇女儿童危机事件。
中心联合厦门大学法学院制定《厦门市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服务标准》操作手册,指导全市各级妇联组织规范婚姻家庭隐患排查和纠纷化解两个流程,做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中心还紧跟时代步伐,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所有受理的案例信息、求助详情,都被悉心录入到各个大数据信息平台,由专业人员分析研判,挖掘潜在需求与共性问题,为后续服务优化、精准施策提供关键依据。